直坛仙巷
直坛仙巷南起庆春路,北至井弄,长75米。横坛仙巷东起直坛仙巷,西至建国北路南段,长60米,青春路拓宽时拆除,地名消失。
相传昔有织工或酒保登仙者,从酒罈遁去,因此名巷。另一说,其地为南宋九宫贵神坛。旧时门牌上却写罈仙巷。
《鹹淳志》:九宫神坛在东青门外一里。绍兴十三年(1143)应太常丞朱辂之请,以春秋二仲月举行祭礼,屋而不坛。绍兴十八年(1148),太常寺主簿林大鼐乞诏,有司建坛于国城之东。从之。坛制二成(层),其一成方各百二十尺,再成各百尺,高皆三尺,坛四方各出一阶,西南坤道又为一阶,各阔五十尺,上设小坛九处,广各八尺,高各一尺五寸,相去十六尺,坛下四面为两,各二十五步。其九宫神位,北曰太乙、西南曰摄提、正东曰轩辕、东南曰招摇、中央曰天符、西北曰青龙、正西曰鹹池、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
清陈春晓东园十景中有《宫坛霁雪》诗:“幄幕供张典礼成,鸣銮快雪正时晴。君王彩杖城隅驻,士女青旂陌上迎。大道马褫争蹴踏,夕阳鸦背最分明。青春门内留遗址,六出花飞兆太平。”
郑江(1682—1745),字玑尺,号筠谷,钱塘(今杭州)人。居九宫神坛遗址,筑“书带草堂”以聚诗友故客。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改庶常,充明史馆纂修,授检讨。复丁母忧归里,巡抚李卫聘主敷文书院讲席。累官文林郎、儒林郎,例授奉直大夫。郑江一生所学无不贯通,尤邃于经,谓《春秋》为宣圣性命之文,晚集诸家之说为《春秋集义》,又撰《诗经集诂》、《礼记集注》、《明志稿》、《明太祖本纪》等。工诗,着《筠谷诗钞》、《书带草堂诗文集》等。郑之翀,字天飞,号半桐,郑江之子,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广西贺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