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云折槛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曾上书切谏,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的师傅)以厉其余。成帝大怒,欲诛云,云攀折殿槛(殿堂上栏桿)。后来成帝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殿槛,以旌直臣。事见《汉书.朱云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朱云折槛
- 类型:历史故事
- 发音: zhū yún shé jiàn
- 主人公:朱云
词条释义
【发 音】 zhū yún shé jiàn

【释 义】
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桿。朱云折断了栏桿。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出 处
【折槛图】南宋 ,佚名,绢本设色173.9*101.8厘米,目前宋人《朱云折槛图》有两本,一本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本曾是徐悲鸿收藏,现藏在徐悲鸿美术馆。
宋佚名《折槛图》,是一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故事出自《汉书·朱云传》,表现西汉朱云反对奸相张禹,与汉成帝在殿堂上发生冲突的情景。
朱云,字游,鲁(今山东)人。朱云年少时轻财好侠义,到四十多岁纔拜师好好读书,官拜槐里令。汉成帝时,丞相安昌侯张禹晋升为帝师,地位显赫。一次,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着诸大臣的面,对成帝说:今朝廷内有一位大臣,上不能正主,下无以利民,站着高位不干事,光拿俸禄不谋其政,象孔子所说的,鄙夫不可与事君。如果不肯把这种人除掉,国家就不知道会发生什幺事,臣请陛下赐尚方斩马剑,杀一奸臣,以激励其他官员。成帝问指谁?朱云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日:小臣居下毁谤上官,公然在朝廷辱骂帝师,罪死不赦!御史奉命推朱云下殿,欲斩之。朱云死死抓住御殿栏槛不放,栏槛被折断。朱云在殿上大声疾呼:臣在九泉之下与龙逄、比干作伴足矣,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该怎幺办!陛下将蒙受杀直谏大臣的恶名。御史强行把朱云拖下準备处斩。在场的左将军辛庆忌,摘掉自己的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叩头殿下说:朱云性情狂直,早巳尽人皆知,陛下对他不可太认真,假如他说得有点道理,不能杀,说得不对,也应该宽恕他。臣愿以死相保,请求免他一死。成帝怒气稍解,免了朱云死罪。被折断的栏槛原样修复,不让换新的,以表彰忠臣冒死直谏的精神。事后,朱云虽免遭杀身之祸,但意见未被採纳,张禹继续做帝师。朱云在家闲居,活了七十多岁。 朱云折槛的故事广为流传,被后世文人、画家作为文艺题材加以表现。唐卢硕以此故事作《画谏》,称“朱云上书请斩张禹,陛下怒不可忍,遽将诛之,朱云仓卒无据,乃至丧胆失魄。”宋代宋祁《咏汉史》诗云:“朱石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两位文学家的记述颇不同。 流传至今的这幅《折槛图》,描写御林军正在拖朱云,朱死抱住栏槛不放,还在强辩,成帝侧身坐龙椅上,长须飘洒,怒火满胸,眼露凶光,与朱云目光针锋相对。奸相张禹手捧笏板得意地站在成帝身边,歪头髮出佞笑。辛庆忌正躬身为朱云求情。画面情节紧张而热烈,人物性格刻划真实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线条遒劲有力,色彩鲜明强烈。
用 法
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
示 例
1、谏垣屡赏朱云节!宣室重陈贾谊辞。2、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
典 故
朱云折槛的故事。在《汉书·朱云传》中有详细记载。
原文
《汉书·朱云传》:“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着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相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翻译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并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一个叫“特进”的衔头(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顾问),朝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纷纷上书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胡说八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範,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桿,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桿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幺样呢?”(龙逄是夏朝忠臣,因直谏被夏桀杀害;比干是商朝诤臣,因直谏被商纣挖心剖腹。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向来是有事直说。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臣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桿,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桿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卢照邻《咏史四首》:“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一韵》:“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黄庭坚《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元乃贤《投赠赵祭酒二十韵》:“谏垣屡赏朱云节!宣室重陈贾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