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氏家庙
祖庙;宗祠。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上古叫宗庙, 唐 朝始创私庙, 宋 改为家庙。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 作家庙,求得 唐 杜岐公 旧址。”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晏氏家庙
- 建筑类型:祖庙;宗祠
- 建筑用途:祭祀祖先和先贤
- 相关人物:着名词人晏殊
封临淄公
晏殊,临川人(临川城香楠峰麓),北宋前期着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着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2】
文港镇沙河村晏氏家庙(摄影 晏金洲)
晏氏家庙(宗祠)古建筑


晏氏家庙
晏氏家庙座落在文港镇晏殊村(原沙河晏家村)。

晏氏家庙是几经修缮过的房屋,同我们寻常见到的祠堂差不多,是一个占地面积为200多个平房米的砖木结构,大门口有一副十分醒目的对联:“笼内参岭收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对联所指的大概是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同朝重臣。
声蜚翰院 进士 都拣第

房屋为前后两进,前屋靠天井有两方红底镀金大匾额,一为“声蜚翰院”,一为“都谏第”。后层中堂匾额为“衮绣堂”,是神宗皇帝特敕。两旁有一副黑底镀金的对联:“狐裘风不改,姜桂性尤存”。【3】
衮绣堂

中堂匾额下是晏殊的一幅头戴乌纱,手持朝的肖像画,萧目长髯,仪表堂堂,画像下方有一行小字:“五世祖登神童科观文殿大学土讳殊公像”,足见当时声名的显赫。眼前这栋家庙,堪为晏殊的简陋纪念馆。他荣耀了晏氏家族,晏氏家族人也以他为荣耀。【3】
晏氏家庙观文殿大学士晏殊像

临川晏氏
宋代临川晏氏自晏殊进士为官,从此可称官宦人家。唐宋时期“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因此家族中不断有人中进士,进士中能多几个高官显位者,是维繫家族世宦地位的重要条件。终宋一代晏氏中进士者达十一人。据光绪《临川县誌》、《万姓统谱》,晏升卿皇祐五年(1053年),晏朋嘉祐四年(1059年),晏中元丰二年(1079年),三人皆殊侄孙。晏绍休绍兴四年(1134)年,晏敦复大观三年(1109年),晏敦临政和五年(1115年),晏肃宣和三年(1121年),四人皆殊曾孙。晏殊五世孙晏大正嘉定元年(1208年)皆举进士,加上晏殊、晏颖(殊弟)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晏知止(殊子)皇佑元年(1049年),临川晏氏共有十一人。【4】
晏殊故里
晏殊故里即文港镇晏殊村(原沙河晏家村)【3】。座落在文港镇晏殊村委会沙河晏家村的晏氏家庙,建于晚清,二进五间,面积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场所。唐代诗人戴叔伦"黄鸟数声催柳变,春溪一路踏花归"的诗篇,说的就是今文港沙河村的景致。北宋淳化二年,沙河村村西一幢青砖瓦屋内,诞生了一个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都占有独特地位的着名人物,他就是十七岁就做了"秘书正字"、"翰林学士"、官至仁宗朝宰相、宋词"婉约派"的创始人-----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 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出自晏殊笔下的《浣溪沙>>,脍炙人口,传颂千古。【5】
晏殊故里

宋词晏殊邮票
2012年8月31日,中国邮政发行《宋词》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分别表现6位古代文学家的代表词作,古代着名文学家晏殊携其所着的传世名词《浣溪沙》登上该套特种邮票,并为该套邮票发行之首枚。
宋词首枚邮票 浣溪沙 晏殊

据了解,《宋词》特种邮票一套6枚,邮票确定表现的几首词包括晏殊的《浣溪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一剪梅》、陆游的《卜运算元·咏梅》、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古代中国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文港人(今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人),北宋时期宰相、着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与其子晏几道世称“二晏”,人们将其父子俩和欧阳修、张先并称为“北宋词坛四大开祖”,而文港历史名人晏殊又被誉称为“导宋词之先路者”。晏殊以其独特辉煌的词章及艺术技巧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宋词发展史中影响深远。
宋词邮票系列6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