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墨辩逻辑学

墨辩逻辑学

墨辩逻辑学

《墨辩逻辑学》是现代陈孟麟编着的一部哲学着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墨辩逻辑学
  • 创作年代:现代
  • 作者:陈孟麟
  • 类别:哲学

内容简介

陈盂麟先生的《墨辩逻辑学》(修订本)以《墨辩》或称《墨经》中存在的逻辑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展示了墨家逻辑学。该书正文部分计七章。第一章导言;第二章认识论;第三章名(概念):一、名(概念)的实质和作用,二、名(概念)和语词,三、名(概念)的种类,四、名(概念)的明确和定义;第四章辞(判断):一、辞(判断)的本质;二、辞(判断)的种类,三、辞(判断)的词项周延性和判断之间的关係;第五章说(推论):一、说(推论)的特徵和本质,二、说(推论)的三範畴,三、说(推论)的具体论式:(1)“或”与“止”,(2)“假”,(3)“效。,(4)“譬”,(5)“侔”,(6)“援”,(7)“推”,(8)“擢”,(9)附性推论;第六章思维规律:一、所得而后成律,二、类同律,三、不两可两不可律,第七章结束语。该书另有两篇附录。附录是墨辩六书今译:说明,《经》《说》表,《大取》原文,州、《取》原文;六书今译,《经》《说》,《大取》,叫《取》。附录Ⅱ是与墨家逻辑学有关係的几篇论文:沦惠施一派的辩证逻辑思想和《墨辩》对它的批评;关于公孙龙哲学和逻辑思想以及《墨辩》对他的评论;评荀况逻辑思想;释“彼”——关于墨辩逻辑学一个重要术语。在导言部分,该书作者首先确立了《墨辩》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接着指出《墨辩》逻辑主要是从论辩中总结出的。但辩并不就是逻辑。辩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辩的内容,是“摹略万物之然”,是属于各门具体知识领域。辩的形式,是“论求群言之比”,则是各门具体领域不同内容所具有的共同形式,这才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墨辩》学者已能把辩的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把辩的形式加以明确而提到意识里来。《墨辩》学者还认识列,“论求群言之比”是为“摹略万物之然”服务的。所以《墨辩》逻辑学的目的就是;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这六者从各个不同角度说明了辩和辩学的一个总的精神:认识真理和推翻诡辩。“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揭明了辩的三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繫;-以类取,以类予”点明了推论赖以进行的逻辑方法;“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是点明了逻辑规律的实质——思维必须是确定的和可论证的。以上三项(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揭示说明,以及《经上》、《经说上》、《经下》、《经悦下》、《大取》、《取》六书围绕着这种揭示所作的说明,《墨辩》对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已作了在当时是最充分的,现在也是最基本的系统理解。遵循着这样一种思维线索,该书作者从第二章开始首先在正文部分详细地剖析了《墨辩》逻辑学的精髓,之后又在附篇中从不同角度提示出《墨辩》逻辑学的丰富性。《墨辩逻辑学》行文流畅,论证谨严。它的出版,“为论证和阐明墨辩逻辑学体系,提供了更充分的论据”,“这次修订本的出版,跟前书相比,不但内容上有新的补充,理论上也提出某些新见解。特别使人高兴的是,这次连同墨辩六书今译,一併出版,这在《墨辩》逻辑的研究史上,还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事”,“《墨辩逻辑学》修订本一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把《墨辩》逻辑的研究,推向新的深度。”(虞愚、周云之)《墨辩逻辑学》一书可供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人员、大中专学生及有志于逻辑学研究的自学人员参考。

出版信息

齐鲁书社1983年10月新1版,22.1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墨辩逻辑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