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有逻辑的行文
把每一个百科词条看作一篇文章,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合理的逻辑。只有满足了这一点的词条才是可读的。
有逻辑的叙述
正文能按逻辑阐述词条内容
百科词条的内容安排应该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逻辑。
百科词条中常用的叙述逻辑包括: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从概念到套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如人物类词条,一般应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其概述、生平事迹、主要成就、主要作品、家庭关係、轶闻等等,不宜先介绍轶闻,最后介绍生平事迹;科学概念类词条,一般应按从概念到套用的顺序介绍其概述、基本定义、主要原理/构成、研究历史、套用场景等,不宜先介绍套用场景,最后介绍基本概念;集合类词条,如唐宋八大家,一般应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首先介绍其概述、背景、文学地位等总述内容,而后分别简介八大家,不应先介绍人物后介绍八大家的文学地位。 |
有的叙述逻辑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但不建议在百科词条中使用。如,从次要到主要,从特殊到一般,从套用到概念等。
概述能概括词条主要内容
对于达到一定长度(约一千字)以上的词条,有必要添加名片。概述是名片的主要组成部分。
概述是词条内容的简介,用户读过了概述就应该了解了词条的基本内容。
概述至少应该包含以下的内容:定义词条的主题,概括词条中最重要的地方(包括任何明显的争议),解释为何词条所介绍的东西是有趣的或值得注意的。
关于概述的更多内容,请参阅中文百科:词条名片。
合理划分内容层级
使用目录划分内容层级可以令百科词条条理清晰,排版美观,对词条可读性有很大的价值。层级划分应遵循金字塔状的层级结构,将词条内容划分为合理的几个部分(一级目录),每个部分又可继续划分为小部分(二级目录)。
如帝王类词条:

以下列出划分内容层级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金字塔结构基本原则
金字塔结构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各个组成部分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
如上述的帝王类词条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就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相反,如“曹操”词条中,“个人作品”和“文学造诣”有相互重叠,不适契约时出现在一级目录中,“文学造诣”应是“个人作品”一级目录下的一个二级目录。 |
同一级目录应建立在一个维度上
同一级目录的划分应建立在同一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并列关係。如面向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或列举几个同级别的组成部分等。
如“人物生平”“为政举措”“人物评价”等一级目录都是帝王的一个侧面,而“为政举措”一级目录下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二级目录都是为政举措的一个部分。不宜将不同维度的内容放在同一级目录之下,如将“家世”“兄弟姐妹”“后妃”“子女”等内容都列为一级目录就是不合适的。 |
同一级目录符合叙述逻辑
各个一级目录之间,每个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之间,都应该符合叙述逻辑,如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从概念到套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如“人物生平”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按时间顺序叙述,“人物评价”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按从总体到部分的顺序叙述。 |
内容详细程度不超过三级
一般来说,百科词条内容的详细程度以不超过三级为宜。内容较少的词条可仅使用一级目录或不使用目录,内容较多的词条可使用二级目录,每个二级目录下可再展开几个子主题(第三级)进行论述,每个子主题以几十到几百字为宜;但每个子主题不宜再拆分为几个主题分别论述,也不宜有过长的篇幅。
例如,当撰写“刘备”词条时,“人物生平”一级目录下“早年经历”二级目录的内容,大致包含“征讨黄巾”“徐州自立”“依附刘表”“赤壁之战”“征服巴蜀”等几个子主题(第三级),每个子主题以几十至几百字进行简介为宜;“家庭成员”一级目录下“后妃”二级目录的内容,包含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穆皇后几个子主题(第三级),每个子主题以几十至几百字进行简介为宜,不宜用大篇幅介绍各位夫人的生平事迹等。 |
避免不合理的叙述逻辑
避免事无巨细
中文百科内容,应是对主题进行摘要性总结,而非无节制的追求细节。哪些内容应该写进词条,哪些不应该,可参阅中文百科:完整的词条结构。
例如,一个电视剧导演的词条中不应该列出其每部作品的演员表、分集剧情等;一个演员的词条中不应该列出他/她参加的每一期综艺节目。
避免喧宾夺主
中文百科内容应主次分明,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一个主题,避免因主次不清对读者造成误导。
例如一首诗歌,其作者信息是辅助读者理解诗歌本身的,若过多着笔于作者介绍,可能会误导读者去阅读作者信息,而忽略了诗歌本身;一名艺人的词条中不套用大篇幅记录其某一次普通採访的内容。
一般来说,如果在词条中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另一词条,其内容篇幅不应超过一般的概述长度。例如《星球大战》词条中关于导演乔治?卢卡斯的介绍,“太阳系”词条中关于各行星的介绍等,对其进行概述即可,无需大篇幅描写。可以使用主词条模组连结相关的词条。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百度百科:有逻辑的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