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埠崖村
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徐姓建村。因村处黄埠山西麓,故命村名为黄埠崖。后张姓来此定居。 黄埠崖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36′。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东与南王家庄接壤,西与鲁口村交界,南濒黄海,与即墨市隔栲栳港相望,北与古庄头村相邻,隶属辛安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2002年,全村320户,874人,有徐、张两姓,均为汉族,其中张姓占总人口的60%。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黄埠崖村
- 地理位置:海阳市西南部
- 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80公顷
-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本村解放前有私塾1处。1974年,集体投资1万余元,新建校舍16间,有学生100余名。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加上糠菜才能维持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9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16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67辆,机车80辆,电话150部,彩电200台,电冰柜100台,洗衣机3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错杂、狭窄、髒乱,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仅7平方米。1981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整齐,房屋高大。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2年集体投资4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6年集体投资3万元,为村民安装自来水。2000年集体投资1.5万元,为百余户村民安装上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张维喜在八路军十六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因残废复员回村,先后发展8人入党。1950年12月成立党支部,张殿英任党支部书记。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殿伦、张维芝、张维勤、张殿斋、张维善、徐先敏、张维申、徐先起、张世芝。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40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夏,设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委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负责人的有张殿良、徐长秀、徐苏春、徐逢春、徐长璋、张维芝、张殿论、张维芝、张殿斋、张维善、张维申、张维岭、张世浦、张世河、张世芝。
地图信息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