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台子头村

台子头村

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徐姓从床子头村迁来建村。因建村于一泥台子之南,故命村名台子头。后有赵、于等姓先后自外地迁来定居。 台子头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37′。东与徐家铺村为邻,西与大山所村相连,南与古庄头村交界,北与辛安村接壤,隶属辛安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公顷,虾池面积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530户,1430人。有徐、赵、于、姜、迟、崔、孙、宋、张、刘、马等11姓,均为汉族,其中徐姓人口较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台子头村
  • 行政区类别:村庄
  • 面积:6平方公里
  • 人口:1430人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7年,村成立国小。1956年,村集体投资建起一所新学校,学生200余人。1986年,村又建起1座2层学校楼,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成为邻近7个村学生的中心国小,学生300余人。之后,学校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4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7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420公斤。2002年,人均存款3000元,全村有机车140辆,电话230部,电视机500台,电冰柜18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村内街道不整,破乱不堪。1970年,村对房屋建设实行统一规划,新建房屋齐整。到2002年,全村共建新房5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平方米。 集体福利自1976年以来,凡村民死亡,村补助火化、殡葬费50元。1983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4年,村集体出资12万元,为每户补贴200元购买电视。1985年投资20万元,为村民安装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赵均竹复员回村,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经其介绍又发展3名党员,并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曾有赵均竹、徐炳其、徐炳云、徐维坤、徐维春、徐维坤、徐维鹏、于洪善、徐炳其、徐维鹏、徐世毅、徐世志、徐世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起,徐世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57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设立村政府。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治安、调解、民兵、妇女等组织。1999年5月,于青善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赵锋土序、于永炳、赵瑞土序、赵镇国、赵均竹、赵均哲、王兆加、徐化仁、赵振太、赵玉点、赵振京、赵坤土序、徐炳玉、赵汝松、于青善、徐世满。2002年4月,徐世满当选村委主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台子头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