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
苏州大学是全国较早开展MPA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2003年成立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挂靠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4年招收第一批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2010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MPA教学评估。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招生分为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简称单证班)和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简称双证班)两种类型,年招生数已达200余人,已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350余人,在校生500余人。2008年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複合型和套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
- 含义:MPA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
- 类型:教育中心
- 位于:苏州
中心情况
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条件,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案例讨论室、电脑实验室、团队活动教室及场地。电脑连线校园网路,学生可以从网上的资料库中获取相关信息。有专供研究生查阅资料的资料室,拥有管理学类及相关学科中外文图书近2万多册。
苏州大学MPA教育主要依託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厚实的教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并整合全校相关优质资源来共同完成。公共管理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政治学(政府理论)、法学(行政法)、套用经济学(金融学)的学科优势,为苏州大学MPA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使MPA教育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教学特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危机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国土资源规划等方面富有特色的研究为MPA教学奠定了科研基础。苏州大学MPA研究方向有: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物流与电子政务管理,研究方向呈不断扩大趋势。
MPA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课程任课教师皆为高级职称,9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师资结构合理,学校专职老师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高层次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各个环节的培养工作,所有课程实行两位以上教师授课。为适应职业化教育和套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苏州大学MPA教育以苏州乃至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素材,重视案例教学和研讨,注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并不断提炼公共管理创新经验,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探索高层次、专业化、複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
MPA情况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硕士”,是专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经济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的高层次、複合型、套用型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人才的专业学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定、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準,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为了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国家在2001年开始实施MPA教育。
机构设定
MPA教学指导委员会
苏州大学MPA教学指导委员会是苏州大学MPA教育的教学指导、决策机构,主要负责MPA课程设定、学分设定、项目合作、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决策。
主任委员:王卓君
常务副主任委员:金太军
副主任委员:王立平 陶孙贤 田晓明 纪顺俊
委员: 曹健 陈进华 钮菊生 潘晓珍 钱振明 乔耀章 沈荣华 王俊华 袁勇志 赵康
主任委员:王卓君
常务副主任委员:金太军
副主任委员:王立平 陶孙贤 田晓明 纪顺俊
委员: 曹健 陈进华 钮菊生 潘晓珍 钱振明 乔耀章 沈荣华 王俊华 袁勇志 赵康
MPA教育中心
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是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全面负责MPA的教育工作。该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具体负责MPA的教学与日常管理, 负责对MPA的招生、师资、教学活动进行日常管理,指导MPA学生自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
主任:金太军
常务副主任:潘晓珍
副主任:顾德学
主任:金太军
常务副主任:潘晓珍
副主任:顾德学
MPA教育中心办公室
MPA教育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教务、考务等教学过程管理,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主任兼教学秘书:王艳
主任兼教学秘书:王艳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苏州大学MP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