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马和乡

马和乡

马和乡

灵石县辖乡。1963年设马和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介休市、西邻灵石县城、北邻静升镇、南邻太岳山脉,距县府18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0.9万。通公路。乡镇企业有煤炭、石膏、商贸、运输等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穀子、蔬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马和乡
  • 外文名称:英文 Mahe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灵石县
  • 下辖地区:16个村委会
  • 政府驻地:灵石县马和派出所对面
  • 电话区号:0354
  • 邮政区码:031308
  • 地理位置:县境东北部
  • 面积:95平方公里
  • 人口:8734(第五次人口普查)
  • 方言:晋语并州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红崖大峡谷
  • 火车站:灵石东站

镇情概况

基本信息

马和乡位于灵石县城东15公里处绵山脚下,东越太岳山连沁源县,北与静升镇相邻,西南与翠峰镇接壤。全乡总面积8574公顷,辖15个行政村,辖区常住人口9308人,农业户数3945户,农业人口9648人,耕地20153亩。

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实行乡、村两级领导包项目制度,从项目的立项审批、手续办理、资金落实、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一年来,完成了马和中学塑胶操场建设项目和校舍维修工程。马和国小外墙粉刷、张嵩国小图书专室搭建及外墙粉刷、杨家原国小的专室地板砖铺设、院内处理、公共厕所的建设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县级重点项目配合完成了3项。一是完成了路网(纬九路、经八路)建设工程涉及4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二是完成了新建热源厂征地拆迁协调工作,共拆迁7户,土地流转34.73亩。三是完成了两渡220万KV输电线路工程的占地协调工作。结合落实民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实施微民生工程。在全乡15个行政村实施了12项民生工程,总投资300余万元,工程内容涉及各村的道路、饮水、亮化、绿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

认真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全乡共清理煤堆420余处,柴堆166处,粪堆140余处,料堆42处,投入人力1583人次,清理积存垃圾1200余吨,各种髒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计生工作常抓不懈,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深入推进人口和计画生育政策,提高服务能力。统筹资金改善基层公共设施,2014年共有“一事一议”奖补项目7个,省级示範项目1个,总投资312.4万元,实施了杨家原文化活动中心装饰工程和小柏沟新建文体活动中心工程、张嵩村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马和村500米排水渠工程和南头村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工程、尽林头和曲陌村的红白理事场所建设工程,工程完成后,受益人数达到6438人。抓好县乡公路的管理养护。对全乡三大干线公路进行清扫保洁,养护油路36公里、水泥路38公里。以档案规範上档升级为契机,规範了6个村的档案,共整理完成各类档案1480卷。

民生事业

一年来,为全乡657.5亩核桃经济林入了保险,为4781.3亩公益生态林入了森林保险,两项保险惠及1700余人。为34户危房户发放补贴31.4万元。新农合、新农保实现全覆盖。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为46户民众申请临时救济金8.3万元,为2位学生申请救助学费6000元,为低保户和残疾人救助棉被65套,大衣30件,棉衣70套。全年总计发放优抚金11.9万元,随军家属补助1.3万元,现役军人优待金60.5万元,同时为全乡58户五保户发放五保生活费用17万元,保障了五保户的吃、穿、住的问题。完成977户4701亩夏粮和1830户9669亩秋粮的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综合补贴三项补贴102万元的发放工作。

城镇建设

2014年灵石红杏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日光温室165个,并完成了农贸农资交易所、恆温保鲜库、智慧型育苗温室、检验检疫和农技培训中心及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每个温室年收入7万元,解决了当地350余人的就业,带动农民增加收入700余万元。同时我们的“精品兔肉深加工”、“特色小杂粮”、“多味辣椒酱”以及“农家系列小菜”等特色种养加工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乡还有三家特色养殖场,龙庆林牧公司饲养鸽子、藏獒、牧羊犬、乌鸡等畜禽,瑞堂养鹿合作社养鹿20余只,金山休闲度假村放养山猪700余头。全乡种植麒麟西瓜170棚,草莓2棚,火龙果15棚。从当前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产品供不应求,收入比传统种养殖可观。

行政区划

辖马和村、许家坡底村、张嵩村、大柏沟村、小柏沟村、尽林头村、曲陌村、军寨村、腰庄村、南头村、下寨村、杨家原村、葫芦头村、东梧桐村、西梧桐村16个村委会。

马和村

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北面紧邻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和108国道,东南面背太行支脉太岳山,祁临高速公路侧村而过,西面毗邻本县翠峰镇,全村共有3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800人,非农人口400人,耕地面积4780亩,全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土地肥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近几年来,我村在县、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带领全村广大村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二〇〇六年,被上级评为市级文明村。

西梧桐村

位于马和乡西南部,距乡政府3.5公里,耕地面积850亩,全村470余口人。西梧桐村以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而着称。党支部和村委抓党建、聚民心、引外资、同致富、办实事、建新村。最佳化产业结构,引资兴企致富,先后引进天星煤气化公司(60万吨/年机焦)、伊鸿镁业公司和年产30万吨的成功洗煤厂。解决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并且为民办实事,建桥、打坝、治滩、造地、修路、栽树,西梧桐村道路平整畅通,环境卫生整洁,到达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的标準,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的公益事业,让西梧桐村人过上了和谐美好的生活。

东梧桐村

地处马和村西南4.5公里,东至葫芦头,南于蒜峪村隔河相生。西与西梧桐相邻,北与草桥村接壤。全村人口203人,耕地面积555亩。村委带领村民克服困难,积极建设新农村,完成户通水泥路3.5公里,新建村委办公楼。架设路灯,净化村内环境,该村被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园林村。

曲陌村

位于马和乡以南2.5公里,东至曲陌梁,与尽林头村为界,西与下寨,南头,杨家原土地相连,北与马和村土地接壤,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东靠大山山脉,西接沖积平原,山脉呈一曲线。该村现有140户,429人,其中非农业户口5人。姓氏以王,李,赵,为主其中李姓最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40%

腰庄村

位于马和乡南端,距乡镇府5公里,东,南,西,三面环山,以太岳林局,介庙为主界,北与军寨村隔沟相望,地形狭长,一条季节性河流从后沟蜿蜒流淌。全村1.26平方公里,村庄依山顺沟,气候偏凉,全村现有46户,128人。2009年8月,村主任李建强在政府的号召和帮助下,修筑了长700米,宽4米,厚18厘米的高标準水泥路一条,总计投资18.2万余元,其中村投资3.3万元,该村交通极为便利。

南头村

位于绵山脚下西南端,东至曲陌,军寨,西至下寨,杨家原。南至摩天岭谷底,北与下寨,曲陌土壤相接。村庄地形座南朝北,村民建筑与占地面积均呈圆形。一年四季青山环绕,树木成林。全村现有人口116人,村庄占地面积330亩,其中耕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28亩,东西长一公里,南北长2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

杨家垣村

198户,531口人,有耕地873.94亩,党员17名,紧临大运高速,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肥人勤,是马和乡新农村建设村之一,该村支部、村委团结务实,奋力争先,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倾力实施民心工程,发展核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杨家原一定会建设成为更加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家园。

尽林头村

尽林头村位于绵山脚下,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130户,530口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既无矿产资源可依,也无工矿企业可靠,尽林头支部、村委一班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村通沙砾路工程,硬化、美化、亮化了村中道路。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万头猪场落户本村,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克服困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极大的提高了本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发动民众,组织锣鼓队、柔力球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使尽林头村呈现出景色秀丽、村容整洁、和谐稳定,生机昂然的新农村气象。

大柏沟村

位于灵石县最东端,东倚绵山山脉,与太岳林局介庙林场为界,西为宽广的静升盆地和小百沟,与张嵩村土地接壤,南与国家广电部725台,小柏沟村相依,北至大志深沟与介休市秦树乡兴地村相邻。距马和乡镇府5公里。全村0.57平方公里,村庄座北朝南,西低东高,土质肥沃。

小柏沟村

位于绵山脚下,距乡镇府4.5公里,距县城16公里,东以太岳林局,介庙林场为界,西与张嵩村土地接壤,南于千年华夏忠孝圣贤地“介庙”相依,北与大柏沟相依。全村面积1.33平方公里,南北较长,呈不规则三角形,居民大部分以沟,坡向阳而建。全村现有154户,448人耕地面积697亩。

张嵩村

位于绵山脚下,是马和乡第二大村,拥有1600余人,耕地3500余亩,党员42名。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引导和率领广大民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勤劳致富、稳步前进,有力的促进了村域经济发展和民众致富增收。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民众奔小康的同时,村支部和村委以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民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许家坡底村

位于灵石城东12公里处,地处马和乡最北端,东至县国营苗圃为界,西与静升镇南原相邻,南和马和乡土壤相接。北靠永吉大道与静升王家大院南北相望,属静升盆地的中心地带,全村总面积0.63平方公里,村庄座西朝东,交通四通八达,村庄地形西高东低,村中一条旧巷,又龙天庙1座,现已不复从在。该村以吴,李,郭姓为主。

葫芦头村

于马和乡西南部,地处黄河高坡,东与杨家原村相邻,西与东梧桐村接壤,南于翠峰镇欢坡村有垣相隔,北靠黄土黄土丘陵,于静升草桥相隔,村东西跨2公里,南北跨3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分南庄,村里,北庄三片,大运高速服务区设在这里。全村223户,580人村中路面为沙石土路,电视,电话已普及。个别家庭安装了电脑。

军寨村

位于马和乡东南3公里处,东以太岳林局,介庙林场的金牛沟为界,西与南头村的南梁相邻,南街腰庄,北与曲陌村相连。全村总面积0.83平方公里,均处于大山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狭长。村大部分建筑座东朝西,南北约500米长,东西不足百米。该村有78户,281人,实际长住人口110人。

下寨村

位于马和村南2公里处,东至曲陌,南至神泉沟,西联葫芦头,北通杨家原。地形成不规则椭圆形。南北2.5公里,东西3.5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村境南多坡,丘林树木成林,四季常青。全村现住人口312人,户数110,非农6人。全村,代,尤,王姓居多。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西梧桐村位于马和乡西南部,距乡政府3.5公里,耕地面积850亩,全村470余口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734
4561
4173
家庭户户数
2362
家庭户总人口(总)
8552
家庭户男
4423
家庭户女
4129
0-14岁(总)
2321
0-14岁男
1198
0-14岁女
1123
15-64岁(总)
5809
15-64岁男
3104
15-64岁女
2705
65岁及以上(总)
604
65岁及以上男
259
65岁及以上女
34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900

科普惠农

马和乡是灵石县的科普示範乡,十分重视科协工作和农村科技工作的推广运用,为了让当地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乡党委政府对这一活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注重落实。乡科协秘书长牛锋毅亲自部署、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全乡基层干部、民众参加这项活动。他深入张嵩村和下寨村,召开两委班子专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落实,实现了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广泛参与,两村农户全部注册为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会员,真正达到了村农户全部覆盖的良好效果。
马和乡张嵩村党支部书记、灵石县兴忠林枚发展有限公司(晋中市十佳农村科普示範基地)总经理黄学忠、村委主任闫士明、马和乡核桃协会会长黄毓峰带头每人出资1.5万元,为该村农户发展注册科普惠农会员,使张嵩全村406户达到了全部覆盖。下寨村党支部书记、灵石县兴瑞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灵石县农村科普示範基地)经理尤瑞根出资1.5万元为该村86户农民注册了100个科普惠农会员。
马和乡党委政府对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高度认识,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为该乡创建省级科普惠农绿色通道示範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灵石县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的建设树立了典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马和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