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临夏方言

临夏方言

临夏方言

临夏方言,又称“临夏话”“河州话”。是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即河湟地区)的汉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河州片(原属中原官话秦陇片)。

临夏方言不同于汉语的分析语的性质,具有典型的黏着语的特徵,这是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受外来民族语言影响下产生的。

方言以汉语辞彙为语料,以阿尔泰语系惯用的SOV语序为基本语序,多藏语、波斯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全语、撒拉语、阿拉伯语借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临夏方言
  • 外文名:Linxia Dialect
  • 地点:甘肃青海河湟地区
  • 方言语序:SOV
  • 特点:混合语 黏着语
  • 其他名称:河州话 
  • 使用民族:汉、回、东乡、保全、撒拉、藏等

方言概况

临夏州是多民族的地区,80%的汉族和回族人民共同使用汉语。临夏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河州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因与少数民族交往,使临夏方言拥有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声母方面,n、l能分清;zh[tʃ]组拼合口呼韵母时,带有唇齿摩擦成分;开口呼零声母时一般变成n[n];z[ts]和zh[tʃ]组声母也能分清楚(除康乐方言外),只有ang[aŋ]的零声母变成了[ŋ]。韵母方面,没有相当于er的捲舌元音,发音为[i]。部分複韵母发音动程很小,近似单韵母。声调方面,临夏方言只有平声(调值为13)、上声(调值为443),去声(调值为53)。国语的三声(上声,调值为214)是平调,调值为443。四声(去声,调值为51)不读全降,是半降的高中调。
当然,临夏地区民族众多,汉语和隶属于其他语系的民族语言并存,由此产生的差异也有不少。

方言小片

  1. 临夏州中心地区小片: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积石山保全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部分地区、永靖县黄河以西以南地区、东乡族自治县西部地区。
  2. 东南小片:康乐县、广河县。
  3. 东北小片:永靖县东部地区。
  4. 东乡、西乡少数民族语言小片(属其他语系):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积石山保全族的保全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
临夏方言所处的地理位置

语音

[以临夏市为例]

声母

24个
临夏方言

韵母

31个
临夏方言

声调

3个
平声13
上声55(实际调值为44)
去声31

词法

名词

  1. 名词前缀有:阿、尕、老等词。
    例如:阿大(父亲)、阿爷、阿奶、尕营干(小事情)、尕庙台(地名,位于临夏市甘肃省临夏中学新校区附近)、老天爷、老奶奶等。
2.名词后缀有:子、头等。
例如:奶子(一般指牛奶)、金子、铺子、榔头、砖头。

动词

国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极为罕见,一般在动词后加[i`,xa](一哈)[ti,xa](的哈)来表示。
例如:想一想即为想一哈。

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单数均有主宾格之分。
第一人称 我 主格[ŋə13]宾格[ŋa13]
第二人称 你 主格[ni13] 宾格[nia13]
第三人称单数为他或家[tðiə13]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这、那并不可以如国语一样直接修饰名词,需在名词之前加量词“个”。
疑问代词
临夏方言中的疑问代词“什幺”是来源于土族语,作“阿门”。

形容词

1.词根加词尾的ABB式。 如:瘦唧唧、蓝茵茵。
2.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加入助词“的”。如:乖乖的、绿绿的。
3.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可作A里AB式。如:糊里糊涂。

副词

1.将[tð`iɔn]相当于国语中的“刚刚”“正好”。例如:你来的将好。(你来的正是时候。)
2.啊藏:来源于安多藏语,表示现在。
3.可[kə`]表示转折,也表示动作或状态的重複。例如:你可来了。(国语中该句有期盼意味,你终于来 了;临夏方言中表示你又来了,有些许消极情绪。)

语序

一般陈述句均有sov语序的特点,所谓sov就是指“主语-宾语-谓语中心”这种句式结构,这种结构普遍用于世界各个语系,古代汉语也有此特点,因此将sov语序的句子简单归结为宾语前置是有待商榷的。
动宾式
你心再嫑操。(主语-宾语-修饰语-动词)
你再不要操心了。(主语-修饰语-动词-宾语)
处置式
利用结构词[xa](哈)修饰被处置物表示处置与被处置关係。
你兀个桌子哈搬过来。
被字句
临夏方言中的被字句多为无标识被动句,或者用“叫”“给”等代替。
双宾句
结构为:主语-间接宾语-动词-直接宾语
你我给十块钱。(国语为:你给我十块钱。)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临夏方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