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初(汉字词语解释)

初(汉字词语解释)

初(汉字词语解释)

初是一个汉字,读作chū,本意是指开始时、开始的部分,也指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同时还是一个姓氏。该文字在《易·书大传》和《诗·王风·兔爰》等文献均有记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初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简部:刀,
  • 总笔画:7
  • 五笔:PUVN

基本信息

拼音
chū
“初”字的田字格“初”字的田字格
注音
ㄔㄨ
简部
刀,部外笔画:5,总笔画:7
繁部
笔顺
4523453
编码
五笔:PUVN;Unicode:U+521D;仓颉:LSH;郑码:WTYD;四角:37220
近义词:
反义词:
末 终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衤刀
汉字部件分解: 衤刀
笔顺编号: 4523453
笔顺读写: 捺折竖撇捺折撇

基本解释

宋体“初”字宋体“初”字
chū ㄔㄨˉ
①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②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心。~志。~愿。和好如~。
③ (Chū)姓。

方言集汇

粤语:co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陆丰腔] co1 [梅州腔] ze1 co1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彙] ci1 co1 [宝安腔] co1 [沙头角腔] co1 [海陆丰腔] cu1 co1

汉英互译

at the beginning of early elementary first original
English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初chū
〈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製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第一个 [the first]
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4)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5) 本原 [nature]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6) 姓
初姓来源
出自熊氏
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为初姓的姓始祖。
烟台芝罘岛后唐时期的初慧安自撰的墓志铭写到"羽音世考","上先荆楚"。明代成化年间初化在碑文中写到“初姓楚始”。清朝乾隆甲子年间初有绩等修的《初氏家谱》考证:初姓“受生季连,姓缘于楚”。以上意思是从五音(角、徵、宫、商、羽)属羽考证初姓传宗,初姓远祖是颛顼、季连,属于荆楚部族,初姓从楚国开始。
古代和现代文献中对初氏和郡望记载与碑文记载一致。楚国国君为芈姓,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以熊为氏,到楚国国君第五代熊渠改芈姓为熊姓(《黄帝及后裔与中原文化渊源》熊建荣)。《礼记‧曲礼》记载:“颛顼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孙鹹当为羽”。汉朝宋衷对先秦时期的《世本》注写到:“熊乃初氏”。说明初姓来源于楚国国君熊姓。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有:初氏。明朝杨慎《希姓录》记载,“初氏望出南郡。”南郡即楚国旧地。
初(汉字词语解释)
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以“初”为氏,为初姓得姓始祖。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yu)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说不长寿)。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
初氏之前的世系(祖先):黄帝一昌意一颛顼(高阳)一称一老童(卷章)一吴回一陆终一季连一附沮一穴熊(内熊)--过若干世--鬻熊-熊丽-熊狂-熊绎(受周朝国封一世)--熊艾(二世)--熊黮(三世)--熊胜、熊杨(四世)--熊渠(五世)--熊挚红、熊延(六世)--熊勇、熊严(七世)--熊霜、仲雪、叔堪(老祖初公)、熊徇(八世)。
据文献考证,烟台芝罘后唐初慧安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烟台芝罘西陀,碑文有“羽音世考 初姓传宗 上先荆楚 袭受国封 四至八世(莱阳谱书记的碑文为:传至八世) 老祖初公 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安隐南衡 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 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公元前822年(熊霜六年),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国语》作叔熊)逃亡,避难于濮,季徇立,为熊徇,约前821~820年,楚薳氏欲助叔堪夺位,未成。《国语·郑语》说:“叔熊逃难于濮而蛮” 。西周时期,濮人散居楚之东、西、南境,即汉水两侧,号称百濮。
《史记·楚世家》记载 “叔堪避难于濮” 的经历与碑文中"老祖初公,安隐南衡”的记载是一致的。叔堪在争夺君位的残酷斗争中,亡命他乡,只能隐姓埋名,改以“楚”字的同音字“初”为氏,以纪念,又避“楚”字而躲祸,辗转来到几百里外的“南衡”,即濮人居住地;而“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写尽了那九死一生的侥倖。
后唐初慧安立碑时,推测当时应该有家谱记录这段历史,因此,刊写碑文时,不能直接写“老祖争君位而逃亡”,只能隐讳写“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因为隐讳写这段历史,和先人的避讳(在封建社会,兄弟争君主位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后代只凭碑文,不查找史料等,也就很难理解和确切的知道初姓的来历了。初慧安一脉的老祖是叔堪,是初姓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初与荆、楚、熊、芈(MI)、庄、屈、项等姓同源于荆楚部族,为同宗。转摘《初氏通谱》(初智强编)。
氏族源流
明代王圻着《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即商代成汤王的后代有初氏。商汤是黄帝第十八代。未见到后人资料。
出自祁姓
一部分祁姓改为初姓。根据《氏族志》、《氏族谱》和《尚友录》的祁暐和初暐事迹记载,北宋进士、度支员外郎山东胶水人(今平度)祁暐即初暐。清代陆心源编撰《宋诗纪事补遗》记载:初暐与祁暐系一人。未见到后人家谱资料。
有一个传说:北宋宋真宗年代,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黑龙江讷河的初绍杰说:他家家谱有上述记载,但家谱在文革烧毁。
山东省临清城南30多里的卫运河畔,有个村庄名叫“初圈”,那里的祁姓因为明朝嘉靖年间避祸和感激初姓的救命之恩而改为初姓。
山东烟台福山区初由敏讲:传说,初姓有一部分为祁姓改的,祁姓改为初姓后想要入初姓一族中,当时的初姓族人没有同意。祁姓,有一部分来自黄帝的一个儿子。
出自满族
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后改汉姓初、秦、察、克等。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白尔昆、绰克秦(皆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清朝中期时后改汉姓初。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初 ·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5
〔古文〕䥚《唐韵》《集韵》楚居切《正韵》楚徂切,𠀤楚平声。《说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礼之初,施衣以蔽形。《书·禹谟》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又《礼·檀弓》夫鲁有初。《注》初谓故事。
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气之始也。《韩愈诗》贤愚同一初。《韵会》又姓。

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初
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楚居切

说文解字注

(初)始也。见释诂。从刀衣。㑹意。楚居切。五部。裁衣之始也。衣部曰。裁、製衣也。製衣以针。用刀则为制之始。引伸为凡始之偁。此说从刀衣之意。

姓氏名人

初彭龄
(1749-1825)(四十世),初之朴子,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有正直廉明之声,为官数十年,后人评语:‘夫古今国事之坏,坏于官邪上下相讳,不忍一家而一路哭矣,此君子作为叹息痛恨者也。然彭龄非遇明主,亦且不免于祸哉。”,善于文词,工书法。研练各种书体,察读古今名作,然长期忙于国事,作品传世较少。嘉庆十五年、道光元年、二年兼任顺天府尹。编订《明滇南诗略》。
初虞世
(约1037-1100),字和甫,北宋着名医学家,灵泉山人,本为朝士(医官),后为僧人,隐居于今河南平顶山襄城县蒲池寺善会院。潜心深研历代医学典籍《素问》、《难经》等,融会贯通,每有卓识,非一般医人所比,行医四方,扶危济困,不事权贵。诊断疑难杂症,每有独到见解,无不妙手回春。他在行医闲暇时间收集医案,记录自己亲验之方,于绍圣丁丑(1097年)着有私人刊刻医书《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3卷。
初杲
湖北潜江人。着名明朝大臣。据《潜江县誌》记载:字启昭,初珍之长子,明正德辛巳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会议大礼,引经抗说。同百官赴文华门,哭声彻内廷,明世宗震怒,廷杖几毙。
后巡视山西、河东等处盐法,浚河渠,筑堤堰,商民便之。寻转河南佥事,分巡睢陈,擒灭流贼数万人,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抚绥怀宁,民戴其德。转云南参政,上疏乞休归。
初灏
湖北潜江人。着名明朝官吏、孝子。据《潜江县誌》记载,初进忠之子,明宣德中期,以贤良方正举。后授清河县主簿。冰蘗之操,初终不渝人,称孤松傲雪。
初尚龄
(1759-1841)(四十世),号渭园,初之椿子,幼承家学,博雅好古。早年尤好书古法帖,喜考究文学。乾隆四十二年(1777)始有吉金之嗜,1782年专注编辑《吉金所见录》,历四十三年,凡五易其稿。嘉庆二十四年(1819)定稿付印。《吉金所见录》,被誉为中国古钱币方面的开山祖师。
初大告
(1898-1987)(四十五世),原名初铭音、初诰,字达杲,《初氏谱书》(山东莱阳,初尚龄等编,1937年重修七册)中记载名字:芷南,字湘帆。山东莱阳高格庄外镇胡城村人,少年曾读私塾,并常习作诗词,1914年8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範。1918年8月考入北平高等师範英语系。 1919年参加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为防止迫害,有老师为其改名为初大告,1923年北京师範大英语系毕业,1925年毕业于师大英语研究科。于1924年秋创办了北平志成中学(即北京市35中),自任董事长兼第一任校长。一九三四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对英国文学、戏剧和英语语音有较深的研究,精通世界语,并为我国推行世界语的先行者之一。着作有(《中华隽词》,1937),译文为自由体。他是40年代九三学社最早的发起人之一。1938年回国后至1949年,历任河南大学英文教授、重庆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兼教务长、中央大学英文教授。
1945年9月与许德珩,潘菽等爱国人士一起筹建九三学社。1946年春,参加郭沫若等人发起的《对时局进言》的签名活动.其间与中央大学教授梁希,潘菽等一起到重庆上清寺拜见了毛泽东主席。1947年春与张还语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山东民主协会”。一九四九年九月,经周恩来同志、王炳南同志介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从解放初期直至50年代,初大告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理事及中央委员。1959年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馆长。
1959年伦敦出版的初大告《道德经》译本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发起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汉英词典》编辑工作,1987年6月3日于北京逝世。
词性变化
chū
〈形〉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the first in order]。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original]。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初chū
〈副〉
(1) 往昔;当初 [in former times,in the past;before]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just;only]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whole;all]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chū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十月初四日……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梁啓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常用词组
最初
真初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正初
虞初志
月初
虞初新志
原初
易初
永和初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
新硎初试
旭日初升
午初
维初
往初
邃初
泰初
遂初
髫初
始初
太初
太初曆
慎终如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慎重初战
慎初
本初
本初子午线
初头
初选
初伏
初版本
初级学院
初旬
初诊
初衷
初测
初凉
初日
初交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初(汉字词语解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