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6年9月28日,是乌鲁木齐市最早成立的三个基层人民法院之一,1957年6月15日全面开展审判工作,法院审判办公楼现坐落于沙依巴克区滨河中路655号。全院有人员212人,正式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5.3%,其中研究生学历25人,占总人数的12.3%。
2017年11月,获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 区位: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
- 地址:沙依巴克区滨河中路655号
- 邮政编码:830000
- 联繫电话:0991-4512441
- 成立时间:1956年9月
- 全院人数:212人
- 院长姓名:宋国建
院情简介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6年9月28日,是乌鲁木齐市最早成立的三个基层人民法院之一,1957年6月15日全面开展审判工作,法院审判办公楼现坐落于沙依巴克区滨河中路655号。全院有人员212人,正式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5.3%,其中研究生学历25人,占总人数的12.3%。法院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沙区法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公正、高效、扎实、透明的审判工作原则,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努力服务百姓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机构设定
沙区法院现设有立案一庭、立案二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民事审判三庭、少年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局(含执行一庭、执行二庭、执行办)、办公室、政工科、研究室、纪检监察科、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司法警察大队、审务督查室等总计19个部门。
法院建设
近年来,沙区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和暴力恐怖罪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认真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工作,推行跟蹤回访制度,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等活动,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坚持公正、高效、透明的审判工作原则,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成立“涉老”、“涉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巡迴法庭,设立农民工诉讼指导中心、“社区法律专家诊室”,努力服务百姓民生;积极推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通过与街道、社区共建“诉调对接”工作站,耐心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化解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不懈深化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阳光司法。沙区法院作为全国首批司法公开示範法院,扎实开展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以人民民众看得见的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司法公开,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权威性,积极接受人民民众的监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高度重视法院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大事项的监督,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切实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保持同人民民众的血肉联繫,促进法官公平、公正、廉洁、文明办案。此外,沙区法院积极探索“学习型法院、专家型法官” 创建新路径,先后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新疆大学共建,设立“法官培养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法院与知名高校的资源共享,为沙区法院建设学习型法院,打造专家型法官队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所获荣誉
沙区人民法院曾先后荣获国家、自治区、市、区级各类荣誉和表彰200余项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满意好法院”、全国模範法院、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司法公开示範法院等光荣称号;2012年,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自治区优秀法院”;2013年荣立集体“三等功”,刑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少年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 “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获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