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汉字)
姓,是汉语辞彙,汉语拼音为xìng,表明家族的字,如,《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姓最初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係的种族称号,简称为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者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姓
- 拼音:xìng
- 词性:名词、动词
- 出处:江苏省新沂市大沖村
- 部外笔画:5
- 笔画:8
基本释义
名词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本义:标誌家族系统的字。
〖surname〗
姓,人所生也。——东汉·许慎《说文》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着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命,性命〖life〗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官吏〖government officials〗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平民〖thecommon people〗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子孙的通称〖descendants〗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姓名(xìng míng)
〖surname and personal name〗人的姓氏和名字
姓氏(xìng shì)
〖surname〗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动词
命名,称呼〖call〗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使用目的
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姓的产生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姒、姬、子、风、赢、己、任、吉、芊、曹、祁、姜、董、偃、归、曼、芈、妫、隗、漆、允、妘等22个古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学者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汉语大字典
[①][xìng]
[《广韵》息正切,去劲,心。]
亦作“?1”。
(1)标誌家族系统的称号。
(2)指家族。
(3)子孙之通称。
(4)犹言命,性命。
(5)称呼;命名。
(6)中华姓氏之一。汉代有姓伟。见《汉书·食货志下》。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𤯧𤯣《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息正切,音性。《说文》人所生也。《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又孙谓之子姓。《诗·周南》振振公姓。《楚语》率其子姓,从其时享。
又晐姓,备庶媵也。《吴语》一介嫡女愿执箕箒,以晐姓于王宫。
又百姓,民庶也。《书·尧典》平章百姓。
又百官族姓。《酒诰》越百姓里居。
又生子曰姓。《左传·昭四年》庚宗之妇人,献以雉。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
又姓。《前汉·食货志》临葘人姓伟,赀五千万。《注》姓,姓也。伟,其名。
又推律定姓。京房本姓李,推律定姓为京氏。
又筮易得姓,陆羽不知所生,自筮得蹇之渐,乃姓陆,名羽,字鸿渐。
又《集韵》师庚切,音生。人名。《春秋·哀四年》蔡杀其大夫公孙姓。
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唐风》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叶上菁。 《郑晓曰》姓,字从女生。上古八大姓,姜姬妫姒嬴姞姚妘,皆从女。𠇷,从人。
说文解字
【卷十二】【女部】姓
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息正切〖注〗𤯧、𤯣,古文姓。
说文解字注
(姓)人所生也。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稟天气所以生者也。吹律定姓。故姓有百。按诗振振公姓传曰。公姓、公生也。不如我同姓传曰。同姓、同祖也。昭四年左传。问其姓。释文云。女生曰姓。姓谓子也。定四年蔡大夫公孙生、公谷皆作公孙姓。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偁天子。五经异义。诗齐鲁韩、春秋公羊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左氏说圣人皆有父。谨案尧典以亲九族。卽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安得九族而亲之。礼谶云唐五庙。知不感天而生。玄之闻也。诗言感生得无父。有父则不感生。此皆偏见之说也。商颂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谓娀𥳑吞鳦子生契。是圣人感生见于经之明文。刘媪是汉大上皇之妻。感赤龙而生高祖。是非有父感神而生者也。且夫蒲卢之气、妪煦桑虫成为己子。况乎天气因人之精。就而神之。反不使子贤圣乎。是则然矣。又何多怪。按此郑君调停之说。许作异义时、从左氏说圣人皆有父。造说文、则云神圣之母感天而生。不言圣人无父。则与郑说同矣。因生㠯为姓。从女生。因生以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因以为姓、黄帝母居姬水因以为姓、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是也。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从女生会意。其子孙复析为众姓。如黄帝子二十五宗十二姓、则皆因生以为姓也。生亦声。息正切。十一部。按古平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㠯赐姓。大小徐本互异。由浅人不学以为重複。故大徐本删因生以为姓五字。小徐删春秋传以下十一字。皆非也。传者、隐八年左传文。无骇卒。羽父请謚与族。公问族于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曰。因其所由生以赐姓也。按人各有所由生之姓。其后氏别旣久而姓几湮。有德者出。则天子立之令姓其正姓。若大宗然。如周语帝胙四岳国。赐姓曰姜。氏曰有吕。陈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命氏曰陈。飂叔安裔子董父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葢此三者、本皆姜妫董之子孙。故予之以其姓。又或特赐之姓。前无所承者。如史记、白虎通禹祖昌意。以薏苡生。赐姓姒氏。殷契以玄鸟子生。赐姓子氏。斯皆因生以赐姓也。必兼春秋传之说而姓之义乃完。姒字不见于许书。葢古只作以。古书亦有作似者。
相关
词语
八姓 ·百家姓 ·备百姓 ·本姓 ·别姓 ·常姓 ·臣姓 ·称名道姓 ·出姓 ·吹律定姓 ·赐姓 ·大姓 ·代姓 ·单姓 ·得姓 ·顶名冒姓 ·鼎姓 ·东京六姓
成语
变名易姓 ·顶名冒姓 ·都头异姓 ·二姓之好 ·改朝换姓 ·改名换姓 ·改名易姓 ·改姓更名 ·改姓易代 ·高名大姓 ·高姓大名 ·更名改姓 ·更姓改物 ·假名托姓 ·提名道姓 ·题名道姓 ·显姓扬名
英译
one's family name; clan, people
知识
1.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係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2.来源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係。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誌。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相传人类始祖黄帝轩辕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功德卓着,黄帝给了他们12个姓,以后世代沿袭,使用至今。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嬴(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
3.数量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单姓408个、複姓30个,共438个。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单姓444个、複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製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
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彙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複收入的情况。
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 2001年1月出版 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7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
趣闻
姓与数字
古时许多姓由数字组成,名见经传、小有作为的并不罕见。如一善(明代嵩明县丞)、第二从直(唐玄宗的中尉)、三旦八(元代云南行省右丞)、四水(越王勾践的臣子),还有姓七、八、九、千的。有人为了寻趣,连名带姓都用数字,如六十七、七十五、八十六、九十,都是历代文官武将。至于姓伍、陆、百、万的,至今仍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