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12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总结
报告全文
2008年以来,面对複杂多变的巨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着进步,开创了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力推进,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六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提升至全国百强城市第31位。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552亿元,人均超过4.1万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实现财政总收入5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5倍和3.2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81亿元、贷款余额1735亿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县域经济增速加快,铜山、邳州、沛县、新沂相继迈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睢宁、丰县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持续提升,铜山、沛县、贾汪通过小康社会验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注册资本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2.7%、15.6%,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1%。
产业发展层次显着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912亿元,是2007年的3.2倍,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4.6个百分点,装备製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大关,我市荣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5%,比2007年提高4.4个百分点,商贸物流旅游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基本形成50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粮食生产实现八年连增,高效设施农业总面积全省第一,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园区6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个,铜山、沛县先后晋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範区,沛县成为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範基地。创新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四年增长11.8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三年翻两番、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企业研发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矿山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徐州软体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全市百亿元企业9家、本土上市企业7家,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跃居全球同行业第5位,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世界第一。
经济成长动力更加强劲。“三重一大”强力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87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863.5亿元,中能多晶硅、协鑫硅材料、徐工大吨位起重机等近400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117.5亿元、总量实现四年翻番,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开放型经济加速壮大,累计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和自营出口总额分别达37.6亿美元、105.5亿美元,年均增长34.9%和25.8%;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开发区前十强,6家省级开发区和6家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工程机械产业园等9个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园区,观音机场晋升为国家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徐台航线开通运营。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顺利完成铜山撤县设区,市区面积扩大到30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近400平方公里,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高铁站区建设全面展开,铜山、贾汪加速融入主城区,全市城市化率达55.4%、比2007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组织实施了近500项城建重点工程,音乐厅、艺术馆、规划馆、市民广场等一大批功能性项目建成使用,大龙湖景区、小南湖景区、珠山公园建设以及云龙公园敞园改造、云龙湖综合改造等一大批山水园林工程相继完成,“北雄南秀”的城市特质充分彰显;京沪高铁徐州段、徐贾快速通道、和平路东延等重大交通工程投入使用,中心商圈、亿吨大港、湖西航道、奥体中心、彭城欢乐世界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408万平方米的一期棚户区改造和1300万平方米的老居民小区整治全面完成。城市管理持续改善,市区保洁、绿化养护、公园景区管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全覆盖,淮海东路等三条道路创建为省级示範路,“大城管”体制和格线化、数位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苏北启动中心镇创建,完成114个镇、4639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建成300个新农村示範村和600个环境综合整治星级示範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500公里,完成改厕77万户。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0多亿元,疏濬县乡河道1500余条,解决了3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和邳苍分洪道等重点水利项目。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总量减排连续六年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任务,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七年超过300天,国家考核的两个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新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02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7%,云龙湖、故黄河、奎河等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实施“二次进军荒山”计画,绿化荒山6.8万亩,复垦採煤塌陷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3%、位居全省第一,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9%。国家生态市创建有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荣获国家环保模範城市称号,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由灰到绿的巨大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2008年至2012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