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2015-2017年)

湖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2015-2017年)

湖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2015-2017年),是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推动湖北省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湖北省实际而制定的行动计画。

计画背景

湖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推动湖北省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湖北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画。

发展现状

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2011-2013年)实施以来,湖北省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办园条件及水平明显提升,保教质量显着提高,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幼稚园6491所,比2010年底增加2096所,增长4769%;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5382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4202万人,增长37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15%,比2010年底提高241个百分点。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学前教育仍是湖北省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有:办园资源仍有缺口,部分地区“大班额”现象亟待改善;幼稚园运转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相对滞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总体数量和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幼稚园“国小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保教质量和办园行为规範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发展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统筹规划、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县级政府承担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
二)公益普惠原则。进一步最佳化布局和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幼儿和家长提供安全方便、形式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新增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标準,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17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以上,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幼稚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着提高。
(二)具体目标。
1、扩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2015-2017年,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园(单设幼儿班)900所(个),基本实现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3%、85%和87%以上。到2016年,全省市辖区、县城城区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调结构。着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率。到2017年,全省城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75%以上,其他地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中乡镇及以下入园幼儿基本享受普惠性服务。
3、建机制。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保全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制定公办园生均经费标準、生均财政拨款标準和幼稚园教职工配备标準,建立公办园教师编制核定与补充制度,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等。到2017年秋季开学时,全省乡镇中心幼稚园及以上公办园编制内园长和专业教师的数量占本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乡镇以下公办幼稚园该比例不低于20%。
4、提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教育为主、多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不断规範幼稚园办园行为,基本消除无证办园和“国小化”现象。提高办园水平,各类幼稚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準。创新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加强保教研究与指导。全省幼稚园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炊管人员等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业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80%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湖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2015-2017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