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镇(河南省息县夏庄镇)
夏庄镇位于县境东部,黄淮海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是一个平原乡镇,也是息县重点规划建设的镇。东与长陵乡以乌龙港为界,南隔汪湖、泥河与陈棚乡相望,西北部、西部与张陶、项店二乡镇相连,北依白马港与小茴店镇毗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夏庄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 邮政区码:464362
- 地理位置:河南省息县夏庄镇
- 面积:78.5平方千米
- 人口:38764人
镇情简介
106国道和337省道纵横交汇于镇中心,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畅通,素有“过路口”之称。全镇面积78.5平方千米,辖十六个行政村,228个村民组,38764人。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制,上季种植小麦,下季种植水稻。气候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河渠密布,稻香荷艳,水美鱼肥,颇具水乡特色。
夏庄镇行政区
下辖区域
代码:411528102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街村、街东村、街西村、肖围孜村、熊大寨村、陈楼村、李双楼村、万兴店村、姚围孜村、刘庄村、罗围孜村、梅楼村、范老庄村、冯寨村、汪桥村、梅竹园村。
夏庄镇

发展建设
近年来,夏庄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夏庄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民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拚搏,推动了夏庄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提高了人民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05年,夏庄镇党委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促其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培养和选拔任用“双强”党员干部,促其增强自富带富能力;强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选贤任能,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能,压缩非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扶植、支持品种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资1800万元兴建息县第五高级中学,这也是全县第二所农村高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斥资建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实现村村通,加强市场管理,刷新城镇面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日的夏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民众乐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名由来
时间推至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推行新政,鱼肉百姓,遂发生绿林、赤眉起义。西汉皇族之后刘秀为光复汉朝,与兄弟刘演一起参加了起义军,又因爱惜士卒,谋略过人,亦是皇族之后,遂被推为起义军首领。刘秀带领部众与王莽军作战,虽历经磨难,然终是不断前行。
公元22年秋,刘秀被王莽追杀,当逃到新息县东部五十二里处时(今河南息县夏庄镇),已是人困马乏,念息夫人忠烈,又见此地三面环水,心有所感,他便叫侍从传令在此歇息。侍从转了一圈,回来稟报:“战马无处可栓。”刘秀随意从地上捡起一根棍棒,边楔边说:“廖天地里楔橛子-----下桩。”不想这句话竟成为后人的一个歇后语,在息县乃至全国广泛流传。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在新息县设新息候府,将当年他栓马的地方起名为“下桩”,后来演化为“夏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夏庄镇(河南省息县夏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