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奋发进取的一年,也是南阳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抓好工业、农业、财政、开放四个重点,强力组织城建、交通、旅游、民营经济四个单项工作新突破,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25亿元, 比上年增长9.7%,分别高于年初计画和省定目标1.7个和0.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1亿元,增长10.2%,其中市本级完成5.3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3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61元,分别增长19.2%和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03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 类别:报告
- 地点:南阳市
- 类型:政府工作
前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奋发进取的一年,也是南阳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抓好工业、农业、财政、开放四个重点,强力组织城建、交通、旅游、民营经济四个单项工作新突破,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25亿元, 比上年增长9.7%,分别高于年初计画和省定目标1.7个和0.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1亿元,增长10.2%,其中市本级完成5.3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3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61元,分别增长19.2%和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3亿元,增长8.2%。农业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调整。棉花、油料总产分别增长5.3%、23.1%。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市牛、羊、猪年末存栏分别增长3.6%、10.2%和8.2%o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全面启动,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参、黄姜等地道中药材基地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林果产业快速发展,退耕还林、绿化工程取得较大突破,全年新发展经济林22.8万亩,完成重点工程造林60万亩。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70.3亿元,实缴税金5.1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0.5%o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改造中低产 4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213平方公里,解决26万人吃水困难问题。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範园建设稳步推进。鸭河口灌区10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示範区整体框架基本形成。
——工业经济速度、效益明显提高。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3亿元,增长10%;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19.1%和51.9%;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07%, 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南纺集团高档服装面料、衡育公司1000万瓶大输液车间GMP改造等11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税利3亿元;天冠集团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回龙蓄能电站、二胶厂计算机直接製版版材、航天水泥日产3000吨熟料等5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个别发展到48家、130种。南阳捲菸厂等10家企业跻身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
——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增长。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10.6%。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10.8%。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入境旅游151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16%、15%。民营经济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均有较大突破,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038家,达到10.5万家,其中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06家;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上交税金4.3亿元,分别增长21.6%、 46.1%。
—一城镇、交通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力度加大,先导作用日益增强,规划水平明显提高。 中心城区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实施了12项重点工程。独山大道、滨河大道等景观路建设如期完工, 中州东路开发、卧龙路改造进展顺利。绿洁畅亮美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双创”活动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名列第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普遍加大。宁西铁路南阳段铺轨工程全面完成。火车东站正在建设,汽车南站建成投运。许平南高速公路进入施工高潮,南邓高速公路破土动工。干线公路完成投资17亿元,新改建里程410公里。县乡公路完成投资4.6亿元,建设里程1200公里,新增通油路乡镇8个、通油路行政村450个。
——改革开放迈出较大步伐。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一批重点企业和老大难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或重组,激发了发展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农民减负50.8%。财政支出改革全面推进,南阳市会计核算中心挂牌运行,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初步确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对外开放步伐加大。 “两节一会”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展示形象的目的。全年契约利用外资7731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4.8倍;实际利用外资4410万美元,增长154%;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1亿美元,均增长32%。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 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听取人大审议意见及政协建议,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宣传舆论监督和人民民众监督。全年共承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709件,办理行政複议案件226起。高度重视人民民众来信来访,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全面展开, “严打”整治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农村“三学三争”、企业“三爱四评’’等民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共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292项。南阳一中迁建一期工程如期完工,南阳师院、理工学院扩建工程进展顺利。中原机校升格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市在省九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曲剧《惊蛰》在全省第九届戏曲大赛上荣获金奖,整修了南阳府衙、武侯祠、医圣祠和汉画馆。邓州“编外雷锋团”在全省、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计画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民政、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消防、海关、口岸、检验检疫、金融、 保险、、工商、税务、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侨务、外事、 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民共建、民兵预备役、 “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体上看,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成绩令人鼓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 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 向全市广大人民民众, 向驻宛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 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阳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虽然是经济大市,但与经济强市目标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支柱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二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工业更新改造投资下降,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少;三是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县乡财政困难,民营经济增势不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形势仍很严峻;四是政府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干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四乱”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採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加快南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南阳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实现这一目标,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也是全市1000多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南阳作为—个农业大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出路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使非农劳动力成为劳动力的主体,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超过半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南阳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要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最佳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本届市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深化改革,最佳化环境,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打造信用南阳、数字南阳、人文南阳、绿色南阳,协调发展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加快南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5%;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
实观这些目标,儘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党的十六大奏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 举国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新一轮经济成长扩张期已经来临。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加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巨观经济环境。宁西铁路即将贯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动,许平南、南邓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陆续开工,将会极大地增强南阳的区位优势,拉动全市经济成长。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增强。南阳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文化积澱深厚,经济社会发展初具规模,劳动力成本低, 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把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一)最佳化经济结构,增强市域经济竞争实力
最佳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把结构调整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及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不断提高市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1.调整最佳化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二一三”产业发展方针,抓二带一促三, 突出工业主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扩大总量,提高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以上。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白河工业园区。儘快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老城区搬迁工业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配套推进园区路、水、电、汽、热、光缆、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形成雏形、五年初具规模。同时,完善提升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培育县乡特色工业小区,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积极培育六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天冠集团等大型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生物能源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普康、宛西製药集团为龙头,以现代中药和抗生素原料药为重点的医药加工基地;以南纺、新纺和镇平地毯集团为龙头,以服装和高档面料为重点的纺织加工基地;以河南油田、桐柏硷矿、二胶厂为龙头,以油硷化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基地;以金冠、防爆集团和军工企业为龙头,以电机、避雷器、汽车配件为重点的机电加工基地;以鸭电、蒲电等为龙头的电力基地,整合工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集中力量抓大扶优。把两属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纳入择优扶强的视野,筛选15家大个企业和30家优势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政策倾斜、资产重组、技术改造等综合措施,促其快速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主业突出、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10家进入全省工业百强的企业争取位次前移,力争再有几家挤进百强行列。在鸭电、南纺、新纺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础上,再有二胶厂、烟厂、宛西製药三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油田达到50亿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2003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