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004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是南阳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04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4年
  • 主办方:南阳市政府
  • 性质:工作报告

前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报告内容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南阳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24亿元,比1998年增加258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10.9%和9.6%。财政总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39.9亿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依靠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支柱产业。工业实力显着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07.6亿元,年均增长10.5%。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加大,10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行列。第三产业快速提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1亿元,年均增长10.2%。商贸流通、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2.5%。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相继建立。财税改革全面推进,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着成效。金融、投资、流通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2家,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入驻我市。累计完成出口总额4.7亿美元,年均增长24.9%。成功举办了两届“两节一会”等重大活动,南阳的对外影响逐步扩大。
——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城镇面貌变化显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29.6亿元,年均增长13.1%。交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宁西铁路建成通车,许平南、南邓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干线、县乡公路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000多公里,227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分区推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产条件逐步改善,连年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城乡电网改造进展顺利,鸭电、蒲电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通信网路覆盖全市,固定电话、行动电话迅速普及。中心城区建设加速推进,白河治理开发、城市道路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建成区面积由五年前的37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人口由45万增加到65万。“绿洁畅亮美”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及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规划管理迈上新台阶。
——科教兴宛战略深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推广、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成长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农科院科技综合示範市”和“中国林科院科技兴林示範市”。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双基”成果巩固提高,中等教育迈出新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扎实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南阳师专、中原机校分别升格为南阳师院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专升本、南阳卫校升为南阳医专通过评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目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南阳作家群”的影响日益扩大。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人口与计画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政、审计、统计、物价、消防、口岸、海关、气象、地震、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检验检疫、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全面发展,妇女、儿童、残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教育、军民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繫民众的桥樑纽带作用。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四五”普法全面展开,干部民众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民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取缔邪教组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109元和2122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靠实干统一思想,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开拓奋进的五年;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具有南阳特色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的工作,成效显着,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民众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宛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所有关心支持南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而不强。我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人均水平相对偏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二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较弱,产业链条短,工业“大个”少,第三产业比重低,经济外向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农民增收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少数县乡财政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四是政府工作有待继续改进和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最佳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人均观念、赶超观念,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开拓奋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跨越两个五年计画、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五年工作,儘快把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综观全局,审视市情,我们不仅有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国内外产业转移明显加快;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加速增长期,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三农”的扶持力度,巨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宁西铁路建成开通,三条高速公路陆续上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动,一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将会极大地增强南阳的区位优势,拉动全市经济成长;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成长的内生机制初步形成,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尤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具备了全面提速、再上新台阶的基本条件。只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各个层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南阳振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实行中心城区、县域经济两轮驱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民营经济、环境最佳化四大突破,打造“四个南阳”,抓好六项民生工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力争三年内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均突破一千亿元大关;到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经济结构明显最佳化。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升级为“二三一”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经济外向度显着提高。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2004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