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全文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05年工作的回顾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最佳化环境三件大事,抢抓机遇,拼搏进取,扎实工作,“十五”计画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2.13亿元,比2000年增长80.4%,“十五”年均增长12.2%。财政收入完成31.73亿元,比2000年增长1.61倍,年均增长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6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7.62%。工农业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1.42亿元,年均增长21.5%;农业总产值完成46.82亿元,年均增长5.4%,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3.87亿元,年均增长4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亿元,年均增长32.6%;共创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北名牌40个。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五”累计实施投资项目1700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79亿元,年均增长21.1%,先后完成了冶钢综合改造、有色“双达”20万吨铜冶炼改造、西塞电厂一期、华新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工业生产能力200多亿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4亿元,年均增长11.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8.9%和5.7%。由于经济加速发展,黄石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与2000年比,人均生产总值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由第9位上升到第5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第9位上升到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2位,黄石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体制环境逐步最佳化。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冶钢钢铁板块成功实现改制重组,华新股权分置改革、美尔雅、有色等企业主辅分离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改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各项改革,在全市範围内实行农业税全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与此同时,行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商贸、粮食流通、城建城管、科教文卫体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有力促进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9亿美元,年均增长12.4%;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8家;完成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年均增长13.3%。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黄石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