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省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 类别:报告
  • 地点:河南省
  • 类型:政府工作

基本概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报告内容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省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初步核算,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70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结构进一步最佳化,优质小麦和高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畜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完成380万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9.9%,实现利润251.5亿元,增长44.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1.3个百分点,为历史最好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地方财政总收入582.4亿元,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7亿元,增长17.8%;总支出717.8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新增1166.34亿元;贷款余额新增863.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城镇化率27.2%,提高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着,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310.5亿元,增长26.8%。新开工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建重点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一批基础设施和结构调整项目建成,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发电装机173万千瓦,煤炭开採能力42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57.5万吨,有效灌溉面积170万亩。投资结构进一步最佳化,工业投资增长64.1%,占投资总量的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60%左右。
——各项改革能力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完成企业改制1034户;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分离企业办社会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私营企业1.8万户,增长12.5%,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行政审批事项由883项减少到373项。完成了省级机构改革,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省市两级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5个省辖市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对种粮食农民直接补贴的办法,在25个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47.16亿美元,增长47.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增长24.3%;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和一系列经贸活动。
——就业再就业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进一步完善落实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安排再就业资金4.1亿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基本建成。城镇新增就业76.8万人,37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其中“4050”人员10.1万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85.5%,接受安置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省城镇普遍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準,基本实现了应保尽宝。解决了6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80万人的饮水困难。
——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经受住了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建立了有效的领导指挥、防範控制、疫情监控和医疗救治体系,取得了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无输出病例、无疫情扩散传播的显着成效,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下半年,面对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各级政府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共下拨各类救灾资金13.6亿元,支持灾民生产自救,落实开仓借粮、卫生防疫等措施,帮助受灾民众重建倒塌房屋23.4万间,确保了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不让灾区学生因灾失学。经过军民共同努力,黄河滩区和淮河流域抢险救灾取得了全面胜利。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48项,获授权专利2695项,科技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43%。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完成中国小教师核编定岗工作,改造一批中国小危房。郑州龙子湖和洛南新区高效建设步伐加快,郑大新区二期、河大新区一期工程等十余所高校新区建成投用。普通高校在校生净增8。9万人,新增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3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安排资金支持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对200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人口自然增长率5.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开展省辖海河、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等工作,关闭了1200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社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继续选派干部驻村,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民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干部民众精神风貌和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实施依法治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立法步伐,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发布行政规章10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民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各位代表,2003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在遭遇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们迎难而上抓改革,着力解决影响河南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突出重点抓工作,着力推动各项事业上台阶;分类指导抓落实,着力促进各项措施取得实效;高度关注民计民生,着力解决关係人民民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全省上下形成了竞相发展、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良好局面。应该说,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不仅需要解决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而且还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自然灾害给灾区造成严重损失,增加了因灾返贫和需要救助的人口,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政府债务进入还款高峰期,加上硬性支出增多,财政压力增大;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市场经济秩序需要进一步整顿和规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部分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然比较严重。今年经济运行中的资金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加之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紧缺,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2004年是我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面临多方面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巨观环境看,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增长趋势,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和调整产业结构。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有利于带动我省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扩张。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有利于巩固我省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集中力量缓解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瓶颈制约,有利于我省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从我省现状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具备了全面提速、再上新台阶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最佳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拉长小麦、畜产品深加工链条;推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的精深加工,发展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最佳化铝工业生产和建设布局,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等深加工产品;加快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发展高档文化、生活和特种用纸等产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纺织、服装和装饰面料等产品档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高装备工业数位化水平以及整机和成套能力;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现代中药等产业。继续安排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资金,支持一批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建设。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及时协调煤、电、油和运力,确保工业生产健康运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