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
本书描述的是以马克思的和谐社会价值关的理论 和未来发展。
内容简介
和谐社会,是且只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完整、準确、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指针,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为先导,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位一体”建设为基础。本论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实践,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核心,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人类存在的共时性结构和人类发展的历时性结构显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立体构成;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基础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共时性结构,凝练以民生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为内容的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基于相关机构的权威调查数据和“在场者”的价值体验,厘析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个体德性培育、组织责任制度匡建和国家价值生态构建,整体呈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革命和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李金和,贵州师範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伦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道德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级项目多项,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国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灵魂
第一章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物化和物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革命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的潜隐(一)人的自然存在的优先性(二)“共同体是实体”
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係中“人的价值”的觉醒(一)人的社会存在优先性的张扬(二)“天赋人权”(三)“人是目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关係中“人的物化和物役”(一)商品拜物教(二)货币拜物教(三)资本拜物教
四、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德国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一)洛采的价值引入(二)尼采的价值重估(三)文德尔班的“价值哲学论”
五、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革命(一)价值立场:个人自由到人类幸福(二)价值基础:概念逻辑到生活逻辑(三)价值话语:需要的满足到人类解放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与主题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一)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二)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三)社会关係的生产和再生产(四)精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基于“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一)人本(二)发展
三、基于“物质生活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一)富裕(二)共有
四、基于“社会关係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一)自由(二)平等(三)民主(四)公正(五)和谐
五、基于“精神生活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