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刘瑞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瑞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瑞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副主编,北京市微部落格发展管理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路传播、新媒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瑞生
  • 民族:汉族
  • 职业: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刘瑞生
近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课题《“新型传媒的引导和管理问题研究”》,主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参与了多箇中办、中宣部、中纪委、国新办等部门委託交办研究项目和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为多家机构和部门进行新媒体、网路舆论等相关培训,包括中纪委、国新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市公安局、百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新闻与传播研究》、《网路传播》、《中国传媒科技》、《社会科学论坛》、《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多篇论文,作为主要撰稿人完成了多篇研究报告,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奖(部级奖)。

主要成果

从书

1.《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和舆论精英研究》(合着),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系列丛书。

编着

  1.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执行主编。
  2.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执行主编。
  3.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执行主编。
  4.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副主编。

发表

1.《涉藏报导与美国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
2.《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建构》,《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
3.《传媒转型中的网际网路新特徵与治理之道,《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
4.《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及其管理》,《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期。
5.《报刊记者数位化程度调查》,《青年记者》,2006年第5期。
6.《播客:WEB2.0时代的典型传媒形态——国内播客现状研究》,《中国传媒科技》,2006年第5期。
7.《2005最后败笔:新闻评选后的网路假新闻》,《网路传播》,2006年第2期。
8.《“强国论坛嘉宾访谈”之传播形态解读》,《强国路上的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9.《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精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9年第1期。
10.《变化中的中国传媒-中国的网际网路与网路媒体发展》,北海道大学“变化中的中国传媒与东亚”专题研讨会,2008年7月。
11.《中文学术思想网站与思想教育研究》,清华大学高校德育中心,2005年9月。
12.《媒介镜像与知识分子形象》,《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7期。
13.“载入史册的信息公开化的成功範本”,《抗震救灾与媒体责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14《新媒体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2009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态势与前沿问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5.《网路论坛社区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6.《网路社交和社交网站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7.《中国网路即时通信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8.《从“草根”走向“主流”的网路媒体角色嬗变--重大事件的网路媒体新闻传播简析》,《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9.《3G发展现状与3G网路传播解析》,《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版。
20.《新媒体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2009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态势与前沿问题》,《中国报业》2010年第8期。
21.《新媒体发展的总态势与基本特徵》,《新闻战线》,2010年第11期。
22.《网路时代下的虚假新闻剖析》,《军事记者》, 2011年第2期。
23.《日本媒体印象及其传播之道》,《军事记者》, 2011年第10期。
24.《美国新闻报导的文本借鉴》,《军事记者》2012年第2期。
25.《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与社会化——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特徵、传播影响与热点解析》,《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26.《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美国之音“拟停对华广播”背后的西方对华传播战略转型》,《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27.《微博“热”的“冷”解析——中国微博发展态势、传播功能及社会影响》,《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28.《2010网路论坛社区和社交网站发展报告》,《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
29.《微博政治热潮的可能政治风险》,《人民论坛》,2012年2月下。
30.《成长中的新媒体:虚拟和现实社会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
31.《微博的发展态势、传播特徵及治理策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
32.《网路观发展与新媒体执政能力提升》, 《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期 。
33.《全球微博发展态势及治理策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摘。
34.《关于山寨文化的反思》,《人民日报》,2009年2月19日。
35.《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转型——对美国之音停而又播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4日。
36.《马克思主义学风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3日。人大複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转载。
37《人民网:推动中国部落格本土化》,《网路传播》,2006年3期。
38.《强国部落格的标誌性意义》,人民网,2006年2月15日。
39.《山寨文化的生成机理与媒介表达》,《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2月。
40.《网路自由主义思潮趋向偏激》,《人民论坛》,2012年第24期。

研究报告

1.《网路电台、网路电视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合着),研究报告。
2.《加强网际网路上的学术思想阵地建设——网际网路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合着),研究报告。
3.《应加强对网路论坛(BBS)的引导与管理》(合着),研究报告。
4.《当前网际网路舆情分析》(合着),研究报告。
5.《网路论坛、社区跟帖管理对策》(合着),研究报告。
6.《关于加强我国网路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独着),研究报告。
7.《健全网路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研究》(独着),研究报告。
8.《国际线上、中国广播网、央视国际网路网路电台、网路电视现状研究》(合着)。
9.《关于中文学术思想网站与西方学术思潮的调研报告》(独着),研究报告。
10.《国际上特别是已开发国家媒体管理做法的调研——澳大利亚媒体管理澳大利亚媒体管理》(独着),研究报告。
11《新闻舆论监督及相关法规建设调研报告》(合着),研究报告。
12.《网际网路等高科技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及其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合着),研究报告。
13.《信息化条件下运用高科技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路与政策措施》(合着),研究报告。
14.《网路媒体的挑战与对策》(独着),研究报告。
15.《海外中文网路的传播影响及应对策略》(独着),研究报告。
16.《危机应对视角下的抗震救灾新闻报导经验、问题与建议》(合着),研究报告。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刘瑞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