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内容简介: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名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配,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1895到1910年,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
基本介绍
- 书名: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218088952
- 作者:林家有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页数:356页
- 开本:16
- 品牌:广东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林家有,广东廉江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1963—1976年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理事、孙中山基金会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国共关係、近代中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专着有《辛亥革命与少数民族》、《辛亥革命与民族问题》、《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政治·教育·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共和·民主·富强——孙中山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重读孙中山遗嘱》、《史学方法论》等。合着有《孙中山年谱长编》、《辛亥革命运动史》、《共和国的追求与挫折——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史》、《宋美龄传》、《民族独立的抗争》、《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等。主编有《孙中山评传》、《孙中山研究》、 “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图书目录
绪论
历史的选择——孙中山成为辛亥革命领袖的时代意义
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变革道路的反思与构想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自觉实体的形成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和政治制度的开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国政治制度性转型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人权思想的确立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孙中山与民国中国国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农村和农民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传承侨胞的爱国精神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前沿地
——广州对民主革命策源地产生的影响
孙中山与广州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形成
辛亥革命与美国广东籍华侨
丁未(1907)潮州黄冈起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躲不过的革命
——与《南风窗》杂誌特约记者李淳风的访谈
文武兼备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的贡献
——与《南方都市报》记者陈晓勤等的访谈
朱执信牺牲让孙中山“如失左右手”
——与《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实习生何瑞琪访谈
何香凝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和思想的积极参与和忠诚守护
论宋庆龄的大爱精神
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宋庆龄的共同精神遗产
珍贵的思想遗产
——重读孙中山的遗嘱
她的梦中国梦
——宋庆龄与人性的回归
后记
历史的选择——孙中山成为辛亥革命领袖的时代意义
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变革道路的反思与构想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自觉实体的形成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和政治制度的开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国政治制度性转型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人权思想的确立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孙中山与民国中国国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农村和农民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传承侨胞的爱国精神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前沿地
——广州对民主革命策源地产生的影响
孙中山与广州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形成
辛亥革命与美国广东籍华侨
丁未(1907)潮州黄冈起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躲不过的革命
——与《南风窗》杂誌特约记者李淳风的访谈
文武兼备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的贡献
——与《南方都市报》记者陈晓勤等的访谈
朱执信牺牲让孙中山“如失左右手”
——与《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实习生何瑞琪访谈
何香凝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和思想的积极参与和忠诚守护
论宋庆龄的大爱精神
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宋庆龄的共同精神遗产
珍贵的思想遗产
——重读孙中山的遗嘱
她的梦中国梦
——宋庆龄与人性的回归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的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