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是2003年1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向东。
基本介绍
- 书名: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 作者:高向东
- ISBN:730903901
- 类别:社会科学
- 页数:316页
- 定价:19.00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书籍信息
作者: | 高向东 | ||
定价: | 19.00元 | 页数: | 360页 |
ISBN: | ISBN7-309-03901-7/C.68 | 字数: | 252千字 |
开本: | 32 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03年12月 |
内容简介
本文立足于大城市的地域空间,以人口郊区化为切入点,力求构建城市发展新阶段的“城市人口分布学”的研究体系。本文的内容包括:研究设计;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规律;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演变过程;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特徵及模型分析;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迁居人口;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外来流动人口;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动力机制;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利弊及巨观调控;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既有“面”上的分析,又突出“点”上的研究,还着重定量的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的理论体系。本书适合于作为人口地理学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读物。
图书目录
第1章 研究设计——对城市人口分布学的探讨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的地域概念
1.3.1 行政区划法
1.3.2 环线划分法
l.3.3 圈层距离法
1.3.3 方向距离法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3 主要资料来源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文的创新
第2章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规律
2.1 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过程
2.1.1 人口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
2.1.2 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
2.1.3 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内在因素
2.2 西方已开发国家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
2.2.1 概述
2.2.2 西方已开发国家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
2.2.3 西方已开发国家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机制
2.3 典型国际大都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以东京为例
2.3.1 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变动趋势
2.3.2 制约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因素
2.4 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
2.4.1 中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机制
2.4.2 西方国家与中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中迁居人口的特徵
2.4.3 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活动人口郊区化的差异
2.4.4 上海与西方国际大都市人口郊区化的比较
第3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演变过程
3.1 上海城市的扩展与政区模式的演变
3.1.1 上海城市的扩展
3.1.2 上海政区模式的演化
3.2 建国前上海人口发展演变轨迹
3.2.1 古代上海人口发展简况
3.2.2 近代上海人口发展与空间变动
3.3 建国以来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阶段性特徵
3.3.1 人口高速增长的集中城市化阶段(1949—1964)
3.3.2 人口郊区化前期準备阶段(1964-1982)
3.3.3 人口郊区化启动阶段(1982—1990)
3.3.3 人口郊区化加速阶段(1990—2000)
第4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特徵及模型分析
4.1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测量
4.1.1 测量的主要指标
4.1.2 测量的主要函式模型
4.2 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特徵
4.2.1 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大幅度减少,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导入
4.2.2 人口主要是以同心圆的圈层式向外郊迁扩散
4.2.3 不同研究方法的人口分布变动
4.2.4 人口结构空间变化显着
4.2.5人口重心位移很小
4.2.6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分布变动差异明显
4.3 人口分布变动的函式模型
4.3.1 1990年与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
4.3.2 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模型
4.3.3 2000年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模型
4.3.4 200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及比例模型
4.3.5 2000年上海市第一、第三产业人口占在业人口比例模型
第5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迁居人口
5.1 人口迁居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理论
5.1.1 有关概念的界定
5.1.2 西方城市人口迁居的规律
5.1.3 人口迁居的距离和方向
5.1.4 人口迁居有关理论
5.2 上海人口迁居状况
5.2.1 迁居人口的总量变动
5.2.2 人口迁居的主要原因
5.2.3 人口迁居的迁移距离
5.2.4 人口迁居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
5.3 上海市郊迁人口状况
5.3.1 上海市郊迁人口的特徵
5.3.2 人口郊迁原因及机制分析
5.3.3 郊迁人口对新居环境的负面评价
5.3.4 主要结论
第6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外来流动人口
6.1 外来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6.2 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关理论
6.3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的变动
6.4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6.4.1 外来流动人口从事经济活动所占比重最大
6.4.2 外来流动人口年龄结构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6.4.3 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但高于流出地
6.4.4 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广泛且相对集中在华东地区
6.4.5 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延长,居住条件与职业有关
6.5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分布特徵
6.5.1 外来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城以外的地区
6.5.2 中心城核心区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最高
6.5.3 外来流动人口分布呈现出同心圆的圈层变化
第7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动力机制
7.1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因素模型
7.2 经济发展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7.2.1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一般关係
7.2.2 上海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7.2.3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变动相协调
7.3 土地使用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
7.3.1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7.3.2 城市不同区域的地价差异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7.3.3 城市土地使用类型变化推动了人口郊区化
7.4 住宅建设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
7.4.1 住宅建设与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关係
7.4.2 住宅总量增加、人均居住面积提高促使人口郊迁扩散
7.4.3 住宅建设空间分布变动推动了人口郊区化
7.4.4 住宅价格空间差异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7.4.5 居民住房观念的转变推动人口郊区化
7.5 产业布局调整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7.5.1 产业布局调整与人口分布变动相一致
7.5.2 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7.5.3 产业布局调整促使了人口郊迁扩散
7.5.4 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7.6 城市基础建设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7.6.1 城市基础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7.6.2 城市交通发展是人口郊区化的载体
7.6.3 旧区改造促进了人口郊迁扩散
第8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利弊及巨观调控
8.1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利弊概述
8.1.1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8.1.2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8.2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8.2.1 人口是市场的主体
8.2.2 人口分布与商业布局变动相一致
8.2.3 人口分布对商业影响实证——以南方商城为例
8.2.4 上海商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8.3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上海普通教育的影响
8.3.1 普通教育的发展现状
8.3.2 人口分布与普通教育对象分布密切相关
8.3.3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普通教育的影响
8.4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巨观调控
8.4.1 综合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
8.4.2 最佳化产业结构布局
8.4.3 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8.4.4 调整普通教育资源
8.4.5 加快人口导入区的社区建设
第9章 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9.1 支持因素
9.1.1 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9.1.2 新一轮城镇体系的建立
9.1.3 新一轮产业布局的调整
9.1.4 以轨道交通为发展方向的一体化城市交通体系的建立
9.1.5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力度加大
9.2 上海中心城户籍人口密度变动方案
9.3 对上海未来人口分布变动的预测
9.3.1 近10年上海户籍人口变动
9.3.2 上海市户籍人口变动分析
9.3.3 未来20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预测
9.3.4 预测结果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