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磊磊(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副教授、工学博士(建筑学)、硕士生导师;
建筑系副系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孙磊磊
- 国籍:中国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建筑学
- 职务:苏州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17/07,香港中文大学,教学研修
2008/09 - 2013/06,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导师:齐康
2000/09 - 2003/06,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导师:齐康
1995/09 - 2000/06,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工作与学术经历
2017.03-至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08-至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副教授
2008.08-至今 上海九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2008.08- 2017.03上海同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顾问
2008.05-至今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3.07-2008.08 Pan-Pacific Design Group Ltd.(Canada),项目负责人,副所长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2)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方法
3)城市空间结构与公共空间集群
4)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策略
5)交往空间模式与设计研究
科研情况
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360、基于结构性保护的城市历史地段社区公共空间模式及适应性研究——以苏州为例、在研、项目负责人。
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341、城市历史环境中邻里公共空间集群模式及其套用研究、在研、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168、大城市学区绅士化时空演变特徵与动力机制研究——以南京为例、在研、排名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361、国际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进及其本土化研究、在研、排名3。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072、基于地域的医疗设施规划方法研究、已结题、排名4。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08、宜居环境的整体建筑学研究、结题、子课题——沿江沿海城市(南通)研究分项。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8011、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地方建筑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结题、子课题——城市建筑之校园群体分项。
8、苏州市科技计画项目,SD201725、基于活力营造的苏州特色小镇设计与发展策略研究、在研、项目负责人。
9、苏州市科技计画项目,SD201618、基于“微更新”策略的苏州历史风貌区传统民居绿色控保与改造问题研究、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10、苏州市科技计画项目,SRD201413、空间体验——环境行为视角下的特色商业文化街区研究、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11、苏州市科技计画项目,SR201456、基于地域文化特徵的特色街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十全街为例、已结题、排名第2。
12、苏州市科技计画项目,SRD201414、苏州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等化研究、已结题、排名第3。
13、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套用对策类),Y2015LX001、苏州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功能定位与战略重点研究、已结题、排名第2。
14、江苏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4KJB170019、基于文化治理视角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已结题、排名第3。
着作与参编
1)姜辉,孙磊磊,万正旸,孙曦着.城市建筑-大学校园群体.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国家重点图书)
2) 齐康主编,孙磊磊参编章节,大城市的生机与矛盾(14)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演进,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国家125重点图书)
代表性论文
1)叠透与弥散:非功能空间的可能性.建筑学报,2017,585(06):58-61.
2)“稚”序之内,功能之外——基于“轻”功能空间的思考.建筑学报,2015,556(01):63-65.
3)微更新策略下传统民居绿色控保与邻里复兴计画.新建筑,2017,174(05):52-58.
4)“序列场景”与“空间体验”:一种对城市特色街区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研究.华中建筑,2017,264(11):8-11
5)整合与拓展:“原理层级”介入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结构主干与拼图式教学.华中建筑,2016,230(07):160-164.
6)基于“类型形态机制”的护城河域结构性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华中建筑,2015,222(11):92-96.
7)苏州相城基督教堂.世界建筑导报,2017,176(04):36-43.
8)浅析建筑语言的四个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建筑语言与类型学的差异.建筑与文化,2012,101(08):64-65
9)“读”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由文字对于空间意境体验的作用引申出去.建筑与文化,2012,95(02):98-99
10)古塔的新场所形象——溧水永寿寺塔院创作札记.新建筑,2003(05):70-72
11)谷华.对张謇城市建设实践的重新考察与诠释——以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为视角和方法.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昆明,2012.10.17-19,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6.
12)基于环境行为的交往空间模式研究与设计策略.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2012.10.15-1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2-106.
13)Research on Renewal of Public Space in Old District Based on User Environment Behavior Pattern: Taking Luosibang District in Soochow Old Town as an Example. Civil Engineering and Urban PlanningⅤ.Xian,2017.06, WPS press:101-115.(EI)
14)Overlapping and Permeability: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Hierarchy of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Science. Singapore,2017.07.28-30.(EI)
15)Research on the Spatial Morphology and Holistic Structural Preservation of East Asian City Moat Area.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Urban Planning CEUP. Wuhan,2014.06.20-22, 2014(3):313-318.(EI)
16)Research on the Spatial Morphology and Holistic Structural Preservation of East Asian City Moat Area---Sample:Haohe River Historic Area of Nantong City,the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itectural Interchanges in Asian,Korea,Kwangju, South Korea, 2012.10.22-25.
17)“微距城市”视角下的传统民居控保改造研究. 2017第十六次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ICAC2017).苏州,2017.9.27-29.
18)基于行为分析的锦溪古镇菱塘湾段水系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2017第十六次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ICAC2017).苏州,2017.9.27-29.
荣誉与获奖
1、2017年度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金专项贡献奖
2、2016年指导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1项。
3、2015年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清润奖”全国论文竞赛,获优秀奖1项。、4、2015年指导第十六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
5、2015年度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奖教金科研一等奖
6、2014年度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奖教金教学二等奖
7、2014年指导(第五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暨世界大学生绿色建筑课程设计竞赛,获三等奖1项。
8、2014年指导第十五批“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获二等奖1项。
9、2014年(第五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绿色建筑杰出贡献奖”
10、2013年指导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暨首届世界大学生绿色建筑课程设计竞赛,获优秀奖1项。
11、2013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12、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