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袭波士顿
《恐袭波士顿》是由彼得·博格执导,马克·沃尔伯格、凯文·贝肯、约翰·古德曼、J·K·西蒙斯、米歇尔·莫娜汉主演的灾难片,于2017年11月1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聚焦于2013年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讲述了在波士顿恐袭发生后,FBI和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兇,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彼得·博格
- 编剧:乔舒亚·泽图默、埃里克·约翰森、彼得·博格、保罗·塔马西、马特·查曼
-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凯文·贝肯,约翰·古德曼,J·K·西蒙斯,米歇尔·莫娜汉,亚历克斯·沃尔夫
- 製片人:Dorothy Aufiero、Dylan Clark、埃里克·约翰森
- 出品公司:狮门影业
- 中文名:恐袭波士顿
- 外文名:Patriots Day
- 其它译名:爱国者日
- 发行公司:狮门影业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4500万美元
- 类型:动作/剧情/惊悚/历史
- 片长:130分钟
- 上映时间:2017年11月17日(美国)
- 对白语言:英语、汉语国语、阿拉伯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4572514
剧情简介
波士顿恐袭发生后,警员汤米·桑德斯(马克·沃尔伯格饰)和倖存者、第一线应变人员和调查员一起追捕製造爆炸案的恐怖分子,以防他们再一次袭击。警方根据目击者描述及监控录像,迅速锁定嫌犯,经过102个小时的追捕,耗费了2550名警力,最终将两名歹徒逮捕归案。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汤米·桑德斯 | 马克·沃尔伯格 | 吴凌云 |
理察·戴斯劳利尔 | 凯文·贝肯 | 汤水雨 |
艾德·戴维斯 | 约翰·古德曼 | 张遥函 吴凌云(片尾本人採访) |
杰夫·普格利泽 | J·K·西蒙斯 | 高枫 |
卡罗尔 | 米歇尔·莫娜汉 | 阎萌萌 |
焦哈尔·察尔纳耶夫 | 亚历克斯·沃尔夫 | 曹旭鹏 |
凯瑟琳·拉塞尔 | 梅利莎·拜诺伊斯特 | 杨洁 |
李 | 拉娜·孔多尔 | ---- |
杰西卡·肯斯基 | 蕾切尔·布罗斯纳罕 | 杨洁 |
David Ortiz | David Ortiz | 傅晨阳 |
孟丹 | 欧阳万城 | 苏尚卿 |
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 | 希尔莫·梅利吉泽 | 杨天翔 |
女询问者 | 坎蒂·亚历山大 | 马晓骥 |
托马斯·梅尼诺市长 | 文森特·库拉托拉 | ---- |
德瓦尔·派屈克州长 | 麦可·比奇 | ---- |
Patrick Downes | Christopher O'Shea | 杨天翔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Dorothy Aufiero 迪伦·克拉克 Louis G. Friedman 埃里克·约翰森 马克·沃尔伯格 斯科特·斯塔博 保罗·泰马西 | 彼得·博格 马特·库克 埃里克·约翰森 保罗·泰马西 | 彼得·博格 | Alyssa Frankel Tim LaDue Christopher T. Sadler Kevin Scott Mike Smith | 约书亚·祖特曼 Tim LaDue 彼得·博格 马特·库克 保罗·泰马西 埃里克·约翰森 | Tobias A. Schliessler | 加布里埃尔·弗莱明 Colby Parker Jr. | 茜拉·贾菲 Angela Peri | 张遥函 | 汤姆·达菲尔德 | Steve Cooper | Virginia Johnson | Dan Cayer Sean Devereaux Jamison Scott Goei Jason Billington Alex Lemke | Ronald R. Reiss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汤米·桑德斯演员:马克·沃尔伯格配音:吴凌云是一位被降职到马拉松现场负责安保的警察,当爆炸发生的时候在现场维持秩序,爆炸发生之后,他与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兇,是第一批参与救援的行动者,也是追查爆炸案罪魁祸首的核心人物。
- 卡罗尔演员:米歇尔·莫娜汉汤米的妻子,是个平凡家庭主妇,一直很支持丈夫的事业,在案件发生后,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并一直提供帮助。
- 杰弗瑞·普列赛演员:J·K·西蒙斯来自沃特敦警察局,他是整起案件发生后的幕后英雄,因为案件就是通过普列赛警官乔装与两位嫌疑人斗争而得到了重大突破。
- 理察·戴斯劳利尔演员:凯文·贝肯配音:汤水雨在FBI服役了26年而準备宣布退休的特别探员。他在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负责恐怖爆炸案的调查和追捕工作。他茶饭不思一心研究案情,成功将案件告破并抓捕疑犯。
- 孟丹演员:欧阳万成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超市门口遭到逃窜的恐怖分子抢劫,车辆被劫持开走。他趁着恐怖分子不注意,逃跑进入超市央求工作人员报警,为警察及时抓住疑犯争取了时间。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曲目 | 专辑信息 |
---|---|
Them and Us We Forget Who We Are The Place You Are Right Now Inquiries Trails Broken Glass Nobody Cares About Me The Night Drive Escape Terminus Long Shadows on the Street Resolve | 歌手:Trent Reznor/Atticus Ross 发行时间:2017-01-13 发行公司:Lakeshore Records ![]() |
(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 彼得·博格邀请与自己合作过多次的好莱坞演员马克·沃尔伯格出演波士顿警员汤米,这也是片中唯一一位虚构人物,为保证影片能更加真实地还原恐袭波士顿的事件,彼得·博格亲自去拜访了在电影中出现的每位角色的原型,并花了许多时间与倖存者接触。
- 该片中也有许多市民以真实身份参与演出,背景中身着警服的警察,都是由真正的警察饰演的。
製作发行
早期宣传
2016年12月22日,片方发布角色海报,沃尔伯格等五位主演亮相。2017年10月19日,片方发布定档海报,中国内地定档11月17日。10月24日,片方公布了一组人物海报。11月7日,片方发布终极海报。11月10日,片方公布了一组“震撼重现”特辑。
主创公司
製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1. CBS Films 2. Closest to the Hole Productions | 1. 狮门影业 2.Eagle Films 3. Mongkol Major 4. StudioCanal 5. bf Distribution 6. Shaw Organisation 7. Pioneer Films 8. Independent Films 9. Belga Films 10. Pris Audiovisuais 11. PT. Prima Cinema Multimedia 12. GEM Entertainment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日期 |
---|---|
美国 | 2016年11月27日 2016年12月21日 2017年1月13日 |
立陶宛 | 2017年1月6日 |
爱沙尼亚 | 2017年1月6日 |
菲律宾 | 2017年1月11日 |
葡萄牙 | 2017年1月12日 |
新加坡 | 2017年1月12日 |
科威特 | 2017年1月12日 |
智利 | 2017年1月12日 |
希腊 | 2017年1月12日 |
荷兰 | 2017年1月12日 |
印度尼西亚 | 2017年1月13日 |
加拿大 | 2017年1月13日 |
以色列 | 2017年1月19日 |
英国 | 2017年2月23日 |
中国内地 | 2017年11月17日 |
中国香港 | 2017年2月23日 |
中国台湾 | 2017年2月24日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影片评价
该片作为一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影片,更像是一部群像戏,展现的并非只是“恐怖攻击”瞬间的事情,更多的篇幅用来表现罹难者、救援者和施暴者在此之前的生活轨迹。在叙事上,较好的还原了事件的原委。在情绪渲染上,摈弃了口号式的宣传方式,用人物的情感反差和一些小细节打动观众。(1905电影网 评)
该片通过分线叙事的方式,拼凑出不同个体在悲剧发生前的生活轨迹。开篇平静缓慢的节奏让影片中段的爆炸显得格外惊人,不同个体命运在命运的戏弄下不得已产生交集,波士顿城市群像也籍由此得到了强有力的塑造。欢乐与悲剧的两厢对比,在极为纪实的风格中,製造出强大的情感震撼。追捕兇手的过程则遵循着好莱坞式的强情节,不断通过强大技术的登场、不同调查群体的介入、追车火拚的叠加,让观众的神经时刻紧绷。导演聪明地避开了有关移民政策反思、种族主义批判等可能会引起巨大争议的话题,动用包括镜头调度、饱满配乐在内的一切手段,激发出波士顿全城动员,努力从劫后余生的悲痛中自愈的巨大正能量。(《21世纪经济报导》评)
该片採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大大提高了影片的紧张程度,让观众有亲历现场的感觉。《恐袭波士顿》之所以吸引人,还是它的真实性,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非常生活化,它没有刻意拔高调查机构和警方在侦破过程中的能力,不管是影片后面多名警察围捕俩罪犯,依然让其中的“弟弟”逃脱,导致一名警察殉职,还是在影片最后,大批警察涌来狙击藏在船舱中的罪犯等,整部电影中,警方从一开始的茫然无绪到后来的处处被动,都说明现实中侦破此类案件的困难程度,这也是该片值得让人思考的地方。(《北京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