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是200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申凡。本书主要对传播媒介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基本介绍
- 书名: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 作者:申凡
- ISBN:9787010074504
- 定价:23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丛书是由国家“985'’工程Ⅱ期项目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创新基地主持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关係的学术关注由来已久,但对于本课题的专门研讨和集中组织则发端于2004年国家启动的985工程Ⅱ期项目。当时我们设计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课题获得批准,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的985Ⅱ期项目之一。于是一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学者在课题的感召下组织起来,开始了积极的学术研究。
编辑推荐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是一本研究新闻传播方面的理论书籍。该书论述了媒介的社会功能,阐明了媒介对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平衡、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和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等作用的观点,表达了媒介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维护人的尊严与平等的主张,是对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关係研究的一个新探索。
作者简介
申凡,1947年出生,河北宁晋人。198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学专业,法学硕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6年出版了教材《新闻採访学纲要》,1999年修订后出版了《当代新闻採访学》。1988年出版了专着《採访心理学》。2001年作为第一副主编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新闻心理学》,并作为主编编写该书的辅导教材与练习册。
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传播、媒介与社会
一、人类的传播创造了社会与文化
(一)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纽带
(二)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文化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传播使人类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与精神的联繫性
二、传播媒介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媒介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大背景
(二)媒介系统是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三)媒介系统功能的独立性及其与其他系统的联繫性
三、媒介推进了社会发展
(一)传播媒介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之
(二)媒介能超越社会文化
第一章
媒介对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平衡——结构一功能主义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社会理论中的结构一功能主义
(一)“共时分析”下的结构主义整体论
(二)社会“有机体”和“功能必备条件
(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联合
二、巨观结构一功能视角下的媒介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的社会属性分析
(二)媒介功能的社会价值分析
(三)媒介功能的社会效力分析¨
三、中层理论与媒介的测评功能研究
(一)早期大众社会理论下的媒介效果研究
(二)中层理论与媒介测评功能研究的範式转变
(三)中期的媒介测评功能研究
(四)结构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媒介稳定性
第二章
媒介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技术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技术之“手”:媒介功能的“另类”解读
(一)媒介技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
(二)信息化社会的展望
(三)全新的视角:从媒介技术解读媒介功能
二、从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到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三)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
三、麦克卢汉之后的研究
(一)梅罗维兹的媒介“情境论
(二)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
(三)丹·席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
第三章
媒介维护人的尊严与平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脉络
(一)20世纪初“社会研究所”的初创(1923-1930年)
(二)霍克海默掌管后对“社会研究所”的定位(1930-1933年)
(三)二战时期“社会研究所”的迁徙(1933-1950年)
(四)马尔库塞时代,:从思想到革命的超越(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
(五)哈贝马斯时代:辉煌之后的陨落(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三)弗洛姆的“心灵革命
(四)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五)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视域的媒介功能观
(一)早期学派领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媒介功能观
(二)“青年造反派”领袖马尔库塞的媒介功能观
(三)后期学派领袖哈贝马斯的媒介功能研究
四、法兰克福学派对传播学传统学派的影响
(一)法兰克福学派与传统学派在媒介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和评价
第四章
媒介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文化研究学派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文化研究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来源
(一)文化研究学派的发展轨迹
(二)文化研究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
(三)文化研究学派的思想渊源
二、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文化研究理论的确立
(二)20世纪70年代:意识形态理论开闢了文化研究新方向
(三)20世纪80年代后:向世界扩散过程中众多思潮的介入
三、文化研究学派媒介功能观——媒介是意识形态博弈的场所
(一)葛兰西:媒介是意识形态霸权产生的场所
(二)斯图亚特·霍尔:媒介是“现实”建构的场所
(三)福柯:媒介是权力生产的场所
(四)约翰·费斯克:媒介是逃避和抵抗的场所
四、文化研究学派对媒介理论的贡献
(一)研究内容:注重双向研究并突出客群主体性地位
(二)研究方法:採用定性分析法从质的方面研究媒介功能
第五章
信息社会媒介对社会结构的切入
第六章
媒介产业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