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联与集聚
本专着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区域地方生产系统的影响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产业关联与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关係。在总结国际学术界关于关联与集聚问题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产业关联的主要形式,强调了后向关联在产生“溢出效应”中的关键作用,并着重阐述了影响关联强度的两个客观因素: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调整和地方企业竞争力。依据“价值链”活动的视角,对汽车产业的筹供关係进行了重点研究。
基本介绍
- 书名:关联与集聚
- 作者:王传英
- ISBN:9787505870987
- 页数: 257
- 定价:¥18.00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6-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区域经济
编辑推荐
本专着是关于研究“影响东道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教学用书,书中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区域地方生产系统的影响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产业关联与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关係。本事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王传英,1969年9月出生,山东省黄县人,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2004年7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2007年3月出站;其间曾被天津市政府选派,作为优秀博士后赴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经济学院佳林·库普曼斯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近年来,作者已在CSSCI来源刊物和ISI/ISSHP索引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专着《社会经济网路与中小企业发展——义大利“艾米利亚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05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被认为是国内学术界对义大利产业区经济最为全面的论述。
目录
第1章 关联与集聚问题的理论探讨
1.1 国际学术界关于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综述
1.1.1 约翰·邓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1.2 “粘着性空间”和“旗舰型集群”
1.1.3 资源基础理论
1.1.4 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
1.1.5 企业垂直一体化理论
1.2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2章 现代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1 现代跨国公司概要
2.1.1 跨国公司的定义
2.1.2 战后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徵
2.2 国际生产的地理分布
2.2.1 国家间的不平衡——少数国家或地区构成国际生产主体
2.2.2 次国家层面上——产业与公司职能的集聚差异
2.3 产业关联与东道区域经济发展
2.3.1 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3.2 产业关联强度的决定因素
2.3.3 产业关联与经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业关联的形式与特徵
3.1 产业关联的一般形式
3.1.1 子公司与供应商的后向关联
3.1.2 子公司与分销商和工业客户的前向关联
3.1.3 子公司与竞争企业的联繫
3.1.4 跨国公司与合作伙伴的联繫
3.2 影响后向关联强度的客观因素
3.2.1 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调整与后向关联
3.2.2 当地企业竞争力与后向关联
3.3 汽车产业案例研究——基于后向关联的视角
3.3.1 世界主要汽车製造商的国际战略调整
3.3.2 汽车产业筹供关係的变化
3.4 汽车产业案例研究——基于前向关联的视角
3.4.1 欧洲汽车产业的前向关联
3.4.2 美国汽车产业的前向关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关联的新发展——汽车产业筹供关係研究
4.1 汽车产业价值链分析
4.1.1 汽车产业价值链活动的协调
4.1.2 汽车产业新型筹供关係的总体特徵
4.2 两个典型案例研究
4.2.1 美国汽车产业筹供关係分析
4.2.2 巴西汽车产业筹供关係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国公司的集聚利益与产业关联
5.1 跨国公司的集聚利益
5.1.1 交易空间与产业集聚
5.1.2 集聚区域的社会经济网路优势
5.2 汽车产业共生集群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
5.2.1 共生集群的主要作用
5.2.2 共生集群的分类与总体特徵
5.2.3 一些典型的紧密协作型共生集群
5.3 共生集群的外部性——东道区域公共部门的作用
5.3.1 公共部门实施积极干预的“3c”理论
5.3.2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中公共部门的作用
5.4 我国汽车产业共生集群案例分析
5.4.1 广州汽车产业共生集群
5.4.2 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
5.5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