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培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张培英(1922~1991),1922年11月6日生于宁洱县磨黑镇。张培英同志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助理研究员、一等残废军人、离休干部、校外活动辅导站站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培英
- 出生地:宁洱县磨黑镇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1991
人物简介
张培英(1922~1991),1922年11月6日生于宁洱县磨黑镇。1931年到磨黑国小读书,1937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立普洱中学女子国中班。1943年进入云南大学预科学习,次年考入云大医学院。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在昆明发生时,她不顾个安危,身背药箱救护伤员,并潜入特务看守的屋里,为闻一多先生遗体注射福马林防腐蚀。1948年,张培英加入 “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并任支部书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教育工作者。195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培英曾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1960年6月,因煤气意外爆炸受伤,全身烧伤面积达50%,其中三度烧伤为40%,被评为一等伤残军人。她不顾身体严重伤残,多次要求组织上分配工作,她写道:“我身上的鲜血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一个共产党员不为党工作是多幺痛苦啊!”经她多次要求,1969年底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站长,负责院内800多名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工作。在担任校外教育工作后,她经常到附近学校了解本院孩子的情况。暑假里,她组织夏令营、义务劳动等活动,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她还注重对后进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她长期缴纳超过规定数额几十倍的党费,自己却始终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1991年后,病情加重,还为孩子们四处奔波。她生前留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自1981年起连续当选为海淀区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1991年她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总政治部、全国妇联等11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向她学习。
学习活动
张培英同志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助理研究员、一等残废军人、离休干部、校外活动辅导站站长。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年来,牢记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特别是一九六0年张培英同志因公致残后,在从事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期间,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艰苦奋斗,呕心沥血,取得了显着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自强模範等荣誉称号。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她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事迹报告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她以自己的模範行动,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张培英同志看到全院一千多名中小学生停课在家,便主动向组织要求,把全院的中小学生组织起来,在一间大仓库里建起了校外辅导站,张培英被任命为站长。二十多年来,这个辅导站始终坚持把全院少年儿童组织起来,坚持培养少年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站方向。她带领辅导站的其他同志把全院的中小学生按学校、年级逐一登记建档,与附近的十多所学校以及上千名学生的家长建立了联繫,密切配合,因人施教,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为丰富少年儿童的课外生活,辅导站克服种种困难,办起了航模、计算机、英文打字、手工、生物、摄影、绘画、烹调、缝纫等十七种“兴趣小组”,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知识,扩大了视野,锻鍊了能力,受到了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和学校、家长的广泛称讚。
为进一步弘扬张培英同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模範事迹,动员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和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向张培英同志学习,创建更多的优秀校外教育阵地,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决定,命名张培英生前创建的校外辅导站为“张培英校外活动站”。
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希望全国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和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积极回响江泽民同志“向张培英同志学习,把一切献给党”的号召,广泛开展学习张培英同志的活动。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生献给党的崇高思想;学习她身残志坚,拼搏不止的坚强意志;学习她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习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张培英同志为榜样,热爱少年儿童,热爱党的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先队工作,辛勤耕耘,努力创造,为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物故事
军事医学科学院青少年辅导站在张培英的努力下正式成立了.这是一间长年闲置的旧库房,张培英发动家长和院里的同志们义务劳动,把它清扫乾净.辅导站有图书馆,还有篮球、排球、军棋、跳棋等各种体育用品,张培英主动要求当站长,她要对孩子们负责.
辅导站不光组织孩子们游戏,张培英还开动脑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请老红军、老八路作报告;每到"六一"把"三好生"、"好孩子"和"好家长"召集起来,照光荣像;成立电脑、航模、工艺等兴趣小组;给成绩差的学生办班补习功课......她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她已经走进了孩子们心中,成为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孩子们亲昵地叫她"张阿姨".
一天晚上,张阿姨在校外辅导站阅览室修补图书,一边补,一边盘算着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她想到有个淘气的同学这两天又逃学了,他爸爸出差去了新疆,妈妈上夜班,现在......她坐不住了,马上收拾好屋子,关上灯,走出辅导站,向那个同学家走去.那个同学果然不在家,张阿姨就摸着黑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砖堆旁看见了他,他已经睡着了.张阿姨又心疼又着急,把他叫醒: "起来,跟我回去."从这天起,张阿姨在这个同学家住了几个月,每天给他补课,给他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这位同学很受教育,不仅再也不逃学了,后来还被学校评为"三好生".
有一位同学,到商店买衣服的时候,把一条裤子悄悄藏起来,被人家发现,受到撤销团支委、团内警告的处分,同学们看不起他,从此他一蹶不振.事发那天,张阿姨亲自到派出所把他领回,后来就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在哪儿跌倒,就要在哪儿爬起来.后来,这位同学终于迈进了大学校门.和张阿姨告别的时候,他流着泪激动地说: "我永远忘不了您的叮嘱,我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明,我要坚定地走下去,再不回头."
一个女学生因为看了黄色书刊,思想複杂,成天与一伙流氓混在一起.家长打了她几次,管不了了,就把她赶出家门.张阿姨知道了,就跟蹤寻觅,在他们活动的"据点"守了好几天.一天,这个女孩出来了,张阿姨立刻上前把她拽住.为了避开流氓的纠缠,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让这个女孩单独住在一个地方,张阿姨白天给她送饭,晚上和她谈心,陪她住宿.女孩开始几天不说话,张阿姨就耐心地劝导.女孩感动了,说: "张阿姨,您说得全对,可事到如今,已经晚了,您不要再为我费心了."张阿姨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 "谁说晚了? 你先耐着性子把这几本书读完,阿姨再和你谈."
一连几天,女孩读着《去意彷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越读,内心燃烧的火焰越烈,终于,她控制不住悲伤,伏在张阿姨的肩上"呜呜" 哭了起来,下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后来,张阿姨又主动给她联繫工作,安排生活,经常关心她的成长,使她成为一名合格的工23年来,张培英辅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把他们送上光明大道.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位可亲可敬的校外辅导员"张阿姨",张阿姨身残志坚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为他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无私奉献
培英担任大院校外辅导站站长,对大院上千名少年儿童尽心尽力,已经够辛苦的了.但她没有满足,她还关心着大院所属的万寿路地区的校外教育事业,她把这个区两万名少年儿童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万寿路少年之家开始成立时没有活动室,张培英四处奔走,呼吁社会资助,还以区人大代表的身份写提案.1984年,4间活动室终于动工了.可是盖到一半,经费不够,又停工了.张培英着急了,带着少年之家的负责老师去找基建工程兵单位,她三番五次地向工程队队长求情,工程队深受感动,决定"不赚孩子的钱,盖! "活动室终于盖成了.
每周有1000多个孩子到少年之家来活动,张培英发现院里没有厕所很不方便,就又写提案,积极帮助解决.少年之家成立舞蹈组后,急需建个舞蹈室,她一面上下呼吁想办法,一面拿出了自己家里的积蓄1000元.同志们知道她身体不好,工作又累,不忍心收她的钱,通过组织把钱退给了她.可是第二天,她又把钱送来了.少年之家只好留下了这笔钱,用它设立了"培英奖",用来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
张培英关心着少年之家的一草一木.一天,她打电话告诉少年之家的尤老师: "给你们搞到了两棵枣树."尤老师高兴地说: "我们马上去挖." 挂了电话,尤老师临时处理了别的一点事,等到转身要去取枣树时,发现张培英已经把枣树送来,并且用她那双十指九残的手把枣树栽好了.尤老师当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涌出了眼眶.
少年之家活动室前种的羊胡草,是张培英冒雨送来的;院大铁门上另开个小门,是她请人做的;存放工具的柜子,是她从家里搬来的;美术室的木刻材料、展板,是她给找来的;会计室窗户外的铁栏,是她出钱定做的...... 她默默地奉献着,为了她心中的教育事业.
张培英在与学校联繫的过程中,把对学校有益的事,也都看做是自己的事.学校缺老师,她帮着去聘请;老师病了,她带着自己买的营养品去看望.一次,发现一位老师的爱人陪床需要铺盖,她连夜把自己家的棉被抱来.有的老师要看病,怕时间长耽误上课,她主动帮助老师挂号取药......她默默地奉献着,为了她心中的教育事业.
23年来,忘我的工作使她除了烧伤留下的残疾外,又增添了严重的心脏病、胆结石、关节炎等十几种疾病,但她总是把这些置之度外.1991 年6月 28日晚上,她拖着病重的身体家访,安排暑假游泳活动,12点多才回家.第二天上午,她给几个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考试情况,还带一个孩子去图书室取书.6月29日下午,她去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纪念"七一"大会,她站在讲台上作报告,介绍她为之奋斗的校外教育事业,展示她博大的胸襟.当她讲到: "我感到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更需要加倍努力工作......"时,她的心脏病突然加剧,她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
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65 年,她在校外教育战线上奉献了23年.她为少年儿童们留下了校外辅导站、少年之家;留下了图书、电视机以及各种活动用品,最重要的是,留下了一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而她自己呢? 居室里只留下了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一张硬板床,铺着草垫子,有一个书箱还是参军时部队给做的.长期以来,她每月交30无党费,多次为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和灾区民众捐款捐物,每次都是几百元、上千元.她默默地奉献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她心中的教育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张培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