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后人用焦尾比喻什么


1、焦尾琴起名源于: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2、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桐爨、爨下桐、爨下残、爨下余、良才入爨”写良才不得其用,或比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后人用焦尾比喻什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